成语忍辱负重的意思
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罗的成语知识,欢迎阅读!
成语知识: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示例】:胡仇叹道:“‘~’。郑兄,真不可及!”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忍辱负重造句:
1、你肩膀上责任越重,就要越能忍辱负重,才可能完成大业。
2、她在走上了女强人的道路后,还是摆脱不了人情礼仪的认定和束缚,致使四面八方各种势力的代表人物最后都称颂她,完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贤惠女性形象。
3、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税法变成了税收管制法,纳税人本来是国家财政的衣食父母,却在税收征收中忍辱负重。
4、探讨清末国粹主义思潮,使我们深切感悟到,一个落后的民族要敢于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学习敌人,在失败与挫折中反省自我,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追求新生,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忍辱负重。
5、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纤夫的生活是多么苦难,他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踏平这世界的不平之路!
6、不知是出于对人力车业影响的愧疚,还是忍辱负重的权宜之计,电车与公共汽车业者平常小心谨慎,尽力避免与人力车的任何冲突。
7、当年句践为了复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
8、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情形,人类的整体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但我们作出选择者是自己忍辱负重,没有让无辜者遭受额外的冤屈。
9、学生领悟越王勾践之所以能转败为胜,是因为他具备了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图强的精神。
10、没有他这种舍身忘我、忍辱负重的精神,就没有今天我们的成功。
11、此外,还有一些文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2、在为历史人物立传时,对那些奋发有为特别是那些忍辱负重之士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烈丈夫。
13、战争时,往往有许多无名英雄忍辱负重,做着反间的工作。
14、为了破案,他背着叛徒的罪名,忍辱负重,担任卧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