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里,每天的早饭都是雷打不动的清水面条,稍好一点的话,加点方便面调料。 当然会抱怨,但没有用。 “爱吃不吃。” 所以就吃了十多年的清水面条。 从小时候起就喜欢吃拉面,由妈妈带着,总是固定地光顾那一家拉面馆。 但有时候就连这小小的嗜好都会被剥夺。 有一次,爷爷奶奶突然就说要出去吃,可妈妈已经和我说好去吃拉面了。 “爱去不去。”爷爷拉长了脸。 不过那一次我和妈妈还是去吃了拉面。 后来办了家,终于和爷爷奶奶分开了,却越来越觉得一句话很对: “男人长大后会越来越像他的父亲。” 我发现爸爸说话时也会像爷爷一样敲桌子,拿着筷子指指点点,很大声地说话,且重音都放在“我”字上。 说父亲的坏话,好像总归不好。 长大之后,还是会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父亲好像比爷爷开明些,想一家人去做点什么时总会问一句我的意见。 但其实就只是问问而已,并不会真的听。 比如问一句“周末一起去爬山吧?”其实就是在告诉我周末我要去爬山。若是说了不字,其实和没有一样的。 于是在那难得的空闲里,还要去做些并不喜欢的事。 也许有人会说,多陪陪父母吧,以后机会就少了。 可是,为什么?陪父母当然没有错,但我的青春就无关紧要了么?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有很多渴望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掩埋,毫无被实现的可能。 离家很远的地方,曾有一家挺神秘的店,专卖铜锣烧,《哆啦A梦》里的那种铜锣烧。那是妈妈下班时无意中发现的。后来,妈妈给我买过两次,什么味道早已忘记,只记得白色的包装袋上有一个哆啦A梦的头像。 不就,那家店就倒闭了。听妈妈说,顾客太少,难以维持生计。 哦,倒闭了,那就倒闭了吧。 大大小小的事,好像总是在妥协。 不想再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