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曲《沁园春。雪》萦犹在耳。少年,既是一类群体,也是一种象征,锐意进取,蓬勃向上。
精神,精气,神魄合而为一,谓之是也。添予“少年”二字,有别有滋味,少年精神,该当如何?是整日沉湎于游戏,无法自拔,通宵熬夜,还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亦或是因着与他人比之相差万截的先天条件自白自弃,怨天尤人,更甚者,麻木不仁,不知人间疾苦,躲在父母羽翼之下。不知是教育之过还是其他缘故,自私,市侩在这一代人身上显现过早。明明还未踏入社会,未接触生活的泥潭,就提前练就了一副惹人嫌弃的嘴脸,还未有所付出却企望他人真情相助,得不到便厌弃,故作成熟,不,不该是这样。
少年,一是国家新生力量的后备军。少年人,首当其冲,应当爱国,梁启超先生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来,这篇文章以它高昂的斗志与炽热的爱国热情,激扬了无数志士,“东亚病夫”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字,战火四起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字。那现在呢?和平之下滋生的懒惰,懈怠,更需要这样的文字。大好年华,不当蹉跎在毫无意义是事情上去,心当有报国之志,如千年前建安七子,心有凌云志,积极进取,退一步讲,即便五建功立业之心,但爱国精神最起码还要有的,不去追究多少人提起国产货一脸不屑,甚至费尽心思只为了一双耐克,阿迪,这一切表象的背后是一颗爱国心的缺失,攀比成风,是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这股邪风也不知不觉渗入到校园之内,有学生应家境不好便自惭形秽,好像做什么都低人一等,积久成“病”心灵阴郁,没有张扬与活力。在我看来,不过是内在精神不丰,心无斗志,若是还有着目标,有着人生的方向又怎么会有时间在乎这些东西。
狄更斯《双城记》里有一句:”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它繁荣,昌盛,人才辈出,却也应为安逸,多少人迷醉在这花花世界,不思进取。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社会充满自信,与现在的社会一般无二无,国家兴兴向荣,身为当代少年学子,若不决心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借助时代,顺势而生,其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少年,又该是淡泊的,心思澄明,即可居庙堂,又可处江湖,不论是拥居高位,还是一席草棚,一身布衣,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钱权利,都抵不过一个时间,只要初心不改,你便还是你,不论居何处,处何地,都无法撼动。既当得起光芒万丈的舞台,也受得起风雨漂泊的日子。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名于诸侯。”以孔明之才,他本可以投身一方势力,荣华一生,可他却只想布衣一生,即便后来位居丞相,但从未剥削百姓。他的伟大不仅应为他的才华,更因为这一份生怀大才却不追名逐利的布衣情怀。又如林庚先生,喧嚣时代里的退隐者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种花和草,醉心于学文,儒雅一生,不像娱乐圈里的明星,红极一时之后,便悄然落幕,他,才是真正的如春风化雨一般扎根在人们心里的人。不论过去多久,亦如明珠一样,在人们心中闪耀着光辉。
中华少年,就该自信昂扬,豪气满怀,该爱国,通身正气,该心胸广大,吃得了苦,当得起颂,该有一番中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