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漫长没有止境,别人活了一生,终究还得了个土馒头,而我呢已活了几场人生,又得到些什么? ——三毛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记录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的生活,正因如此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随后又移居加那利群岛后,生活逐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很高水平。再后来荷西的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人生陷入低谷,在父母陪伴一段时间后,三毛孤身一人再度出走,游历南美洲,开始新生活! 有人这样评价三毛,只有尝尽悲伤的人,才能知道快乐的真正含义!本书第一篇散文《背影》则将其痛苦挥洒的淋漓尽致,荷西的去世让她的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是无尽的悲伤,她总痴痴地坐在荷西的墓旁一直等到黄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给四周带来死亡的阴影,然而她所承受的还有对父母的愧疚对自己的自责,她将父母比作守望的天使。或许这些疼痛与挣扎塑造了哀伤过客的形象! 三毛在《荒山之夜》中曾说:生命短促没有时间浪费,一切应随心自由!可她在经历那些痛苦后还是随心的吗?她看到的风景也是肃杀的,在她眼里每块石头都有属于它的苍凉故事,她与亲密的朋友一起去旅行,当她身体不适时为了不拖累朋友而坚持一人离开。可见三毛在那段时间里也冷淡了友情。而在《克里斯》中她描写了克里斯的悲惨经历及他与两位老太太的温情与那残酷的现实社会。《周末》中三毛回到台湾却拒绝了与父母一同去旅游也拒绝了别人的拜访,而且那种拒绝在对方还未提出拜访之前就已发生!相比之下三毛选择用孤单锁在阴暗的房间里缝裙子来代替热闹的久别后的团聚,谁懂她内心挫折? 除了痛苦还有那泛滥的思念折磨着三毛,《不死鸟》中写道:“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的啃着我的身体,知道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正如她所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哭杯还是让我喝下吧”可见她爱得深沉,爱得忘记了自己。对于之前某份刊物关于只有三个月寿命会做什么事的约稿,在荷西死后她的回答是那么简单:“我要守住我的家,护住我丈夫,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她只为幸福,可幸福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正是这些痛苦与爱造就独一无二的三毛! 三毛也说过这样的话:你听说过有谁,在这世上,不是孤独地生孤独地死? 也许这话是对她自己的慰藉,她人独自承受一切,向谁也没流露出她的痛苦,甚至她的父母。在《周末》中提及她在父母回来时急忙倒掉一个人吃的粥,她为了她的守望天使不再担心她! 三毛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种解脱。引用作家倪匡的评价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读三毛的书总会选择在黄昏,不敢在早晨读,也许害怕自己一天都会被有些伤感所包围。 一直很向往三毛的那种随心生活,但自己无能为力。仍十分感谢三毛的作品,就像她那句话“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