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歇后语 打印页面 首页 > 语文知识 > 歇后语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歇后语

网友投稿  2017-08-09  互联网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歇后语: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 尽管放心

  种黄连的和尚 —— 苦师傅

  指着秃子骂和尚 —— 借题发挥

  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一百个和尚念经 —— 异口同声

  妖怪揍和尚 —— 精打光

  小庙里的和尚 —— 没见过大香火;默默无闻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向和尚借梳子 —— 找错了门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 —— 横头横脑

  五个和尚化缘 —— 三心二意

  歪嘴和尚念经 —— 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歪嘴和尚吹灯 —— 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吃螺蛳 —— 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 —— 没正经

  秃子揍和尚 —— 明打明;光打光

  秃子当和尚 —— 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秃子不要笑和尚 —— 脱了帽子都一样。

  唐僧跑进和尚店 —— 同吃一碗斋饭

  唐僧和尚念佛经 —— 一本正经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 —— 没数

  少林寺的和尚 —— 名扬四海

  烧香顺便看和尚 —— 一举两得

  烧香赶走和尚 —— 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烧香赶和尚 —— 喧宾夺主

  沙和尚挑行李 —— 义不容辞

  念完了经打和尚 ——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 —— 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庙里的和尚 —— 无牵无挂

  临老当和尚 —— 半路出家

  俩和尚打架 —— 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老虎扮和尚 —— 人面兽心

  老和尚撞钟 ——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zs/4/2022-04-16/1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