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打印页面 首页 > 语文知识 > 谜语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网友投稿  2022-03-17  互联网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精选16篇)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

  有一家只有三口:哥哥、嫂嫂和一个小姑,小姑指路。

  这一天,小姑在门口做活,见一个过路人走来向他问路。小姑就热心地又说又指,路人走了。晚上哥哥回来了,嫂嫂就跟她丈夫说:“你得管教管教你妹妹啊,她总站在门外和过路的男人指指划划,说三道四。”哥哥一听火了,把妹妹找来想打她一顿。妹妹委屈地说:“你打我知晓,背后有人挑;因何出门来,为指路一条。”哥哥听后,才知道错怪了妹妹。

  后来有人把这四句话作为谜语,猜一样东西。你知道猜什么吗?

  谜底:灯笼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2

  从前,有一户姓宋的人家,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全村人都夸媳妇长得漂亮。儿子听了很是得意。

  公公婆婆说:“模样长得好,不一定就聪明,要真聪明伶俐,那才好呢!”

  他们决定考考儿媳妇。一天做早饭时,婆婆对儿媳妇说:“你去拿四样东西来!”

  儿媳妇问:“哪四样?”

  婆婆说:“四两“沉”,四两“漂”,四两“张着嘴”,四两“弯着腰”。”

  儿媳妇一听,二话不说,转身就去拿来了。 婆婆一看,眉开眼笑;公公一瞧,连声地夸奖:“聪明,的确是聪明啊!”

  请你猜一猜,婆婆叫儿媳妇拿的是四样什么东西?

  谜底:四两盐、四两油、四两花椒、四两虾米。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3

  我国古代有个木匠跟建筑师鲁班学艺,到南山密林中去修筑香岩寺。

  一天,木匠陪鲁班在山上散步,走到一棵古柏和一块怪石跟前,鲁班说:“这古树怪石,真是少见!”木匠说:“若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鲁班看了看木匠说:“好!你就试着在这儿修建一百一十一座庙吧!”

  鲁班这么一说,木匠愣住了,心想:这虽是一块巨大的怪石但哪里能容得下这么多庙啊?一连两天,木匠都想不出如何建造,愁得他茶饭不思。

  一天早饭后,木匠倚坐在古柏下,看着那巨大的怪石发愁。忽然,他眼前一亮,高兴地说:“师傅说的一百一十一座庙可以建造啦!”木匠把自己的地告诉鲁班后,鲁班夸他聪明,肯动脑筋。

  请问,木匠是怎样想的呢?

  谜底:鲁班说的“一百一十一座庙”,原来用的是谐音,意思是“一柏、一石、一座庙”。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4

  唐伯虎的画很有名,人们愿意出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画。于是,他就在西湖边上开了一个画廊。

  这一天,画廊里又挂出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个人牵了一只狗,在西湖边散步。人们围着画纷纷赞叹:“真是千金难买的好画啊!”唐伯虎听到赞扬声,心里不禁暗暗得意,马上宣布:“这是一幅字谜画,谁要是能猜出答案,这幅画就白送给他。可是谁要是猜错了,罚10两银子!”大家一听,都皱起眉头苦苦思考起来。

  忽然,有一个年轻人跑上前,一下子趴在地上,大家正感到奇怪呢,唐伯虎却大笑起来,然后说:“你已经答对了。”并把画取下来,送给了年轻人。

  请问,唐伯虎出的字谜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谜底:“伏”字。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5

  古代有一个皇帝十分庞爱一个妃子,这个妃子姓李,常常利用皇帝对他的宠爱为所欲为。凡朝中要想升官的官员,都会走她的门路,这在宫里也已经不是陌生事了。

  有一天,宫里设宴,观看伶人演出。剧中有两人对白,甲问:“我们国家有何喜事?”乙答:“你未听说有凤凰出来飞翔吧?”甲又问:“听说过,但不知详情?”乙说:“凤凰飞翔有四种情况,它的预兆也不相同。向上飞是预兆风调雨顺,向下飞是预兆天下太平,向外飞是预兆四方来朝,向里飞是预兆加官进禄。”皇帝听后,知道这话里有话,是在挖苦他,但由于这表面上只是伶人的表演台词,也就不好发怒。

  你能说出伶人乙话里的另一层含义吗?

  谜底:“向里飞”,实际上是指官僚们“向李妃”。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6

  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次到妹妹苏小妹家去作客。饭后,妹夫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苏轼看见书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上面写着:“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苏轼看完以后,对秦观说:“妙,妙,妙!”

  于是随手提起笔来,也写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写毕,秦观拍手道:“真妙!真妙!”

  苏小妹听了,也进书房,问道:“什么东西如此之妙?”俯身看罢,也信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妙极!”

  他们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字谜,你能猜出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吗?

  谜底:“鲜”字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7

  有一天,父子运货到了一个集镇,儿子在街上看到朝廷考状元的榜文,回船向张海要求赴考。张海恨透了封建仕大夫的残忍,不让儿子去。在儿子的苦苦哀求下,张海没办法,于是指着邻近的一条船对儿子说:“你去那里给我借一样东西来。拿错了就别去考,拿对了你就去吧!”儿子满口答应。张海叫儿子拿出纸笔来,顺手写了这样一首诗:“忆当年,生在深山,青枝绿叶,叹而今,来到人间,青少黄多。经过几多风波,受尽几番折磨。莫提起啊,莫提起!若提起,无非点点泪滴江河!”写毕,儿子很快到邻近船上借来父亲要的东西,父亲无奈,只得依允儿子上京赴考了。

  你知道张海要儿子到邻近船上借什么东西吗?

  谜底:借“船篙”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8

  有个同学叫安宁。他学习非常勤奋,有空就爱看书。可院里的其他几个同学就不同了,放学后书包一扔,不是打牌,就是聊天,还常常闯进安宁家胡折腾,搅得安宁是成天不得安宁。安宁烦透了,又不好公开赶他们走。

  后来,他终于想了个主意,在自己的屋门两旁,贴上了一副对联:古月门中市;言青山上山。那几个捣蛋鬼看见了这副对联,一琢磨,咱们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安宁了。

  你能猜出对联的含义吗?

  谜底:这副对联谜用了离合法。“古”、“月”合成“胡”,“门”中“市”合成“闹”,上联的谜底是“胡闹”。“言”、“青”合成“请”,“山”上“山”是“出”,下联的谜底是“请出”。合到一块:胡闹请出!安宁同学用对联谜的形式,巧妙地批评了那几个同学,为自己争得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是个聪明主意。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9

  清朝末年,有个云游四方的道士。这道士知识渊博,能画一手好画,尤其酷爱猜谜。

  一天,他来到京城。心想,人们都说京都里人才济济,我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精心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黑毛狮子狗。那狗画得栩栩如生,尤其那一身油黑发亮的皮毛,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道士来到闹市,把画悬挂在路旁,顿时招来许多行人看客。有人出钱要买这幅画。道士笑着说道:“我这画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这幅画内藏有一字,要是有谁猜中,本人分文不要,白白将画送给他。

  “众人一听,天下竟有这等便宜事,不花一文钱,白得一幅好画,于是争相猜射起来。可是猜了半天,谁也没有猜中。这时,只见一位老者,分开众人,走上前去,将画摘下卷好,也不言语,夹起就走。众人看了愕然,道士也上前问道:“老翁您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老人仍不吭声,还是往外走。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嘿,先别拿画,你说出谜底是什么。”老人如同聋了一般,还是不吭声,只顾往前走。道人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道:“猜中了!猜中了!”

  你说说这位老翁为什么猜中了?

  谜底:原来,道士出的是一个画谜。画中的“黑狗”,隐寓着“黑犬”的意思。“黑”与“犬”一合成,就是“默”字。所以老人自始至终默不作声,难怪道士说他猜中了。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0

  从前,有一个私塾老先生,带了三个学生学习四经四书。

  先生为了鼓励学生勤奋读书,对三个学生说:“尔等读书须用意,日后赴京赶考,谁登上龙虎榜,老夫即将闺女许配给谁。”

  这老先生的闺秀,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早已闻名乡里。三个学生早已看中,均不敢表露。今天先生这一许诺正中下怀,学生们好不喜欢,不约而同地说:“先生不可食言!”

  先生说:“师无戏言。”从此以后,三个学生更加勤奋,日夜苦读。

  赴京考试的日子到了,三个学生同时进京,不料三人一个考中了状元,一个考中了榜眼,一个考中了探花。不久,三人同时来到老先生家,上门求亲。这可急坏了老先生:他只有一个闺女,许配给谁呢

  老先生便将自己的难处告诉了女儿,女儿说:“爹爹不必着急,我出四句话,让他们填空,四句话打一物,内藏谜底。

  女儿若能将谜语合上,即否定亲事;女儿合不上谜语,也就只有应允亲事了。”

  老先生将女儿的意思传达给三个学生,并告诉“不明不白,明明白白,容易容易,难得难得!”

  状元听老先生说完马上填上四句:

  “飘在空中不明不白,铺满大地明明白白,

  落到地上容容易易,飞上天去难得难得!”

  填完交给老先生。

  老先生将状元写的谜底填句交给女儿,小姐看后,呵呵一笑,未多加思索就合上了谜语:“织白布,不纺纱,盖天盖地盖庄稼,鸡在布上画竹叶,狗在地上印梅花。”揭了状元的谜底。榜眼苦思良久后,也填上了四句:“它在屋中不明不白,弹上木头明明白白,它弹上木容易容易,木头变它难得难得!”

  小姐看到榜眼的填句后,又是呵呵一笑,当即合上谜语:“我有一支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纤去,归时摇橹还。”

  探花略一思索便成四句:“我的心中不明不白,她的心中明明白白,她想我容易容易,我想娶她难得难得!”

  老先生将探花的填句交给女儿,小姐看了喜出望外,心想:探花郎的填句虽无谜底,倒也直爽,扣住了今天来求亲的主题,于是写上一首谜语,“身比天高,春少一日”,表示应允之意。

  探花接到小姐的谜语,笑得合不拢嘴说:“小姐还没有同我拜堂,就这样亲热的称呼我,哈! 哈!”

  谜底:状元“雪”、榜眼“墨汁”,小姐称探花为“夫”。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1

  苏东坡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丹青妙手,有《百鸟归巢图》传世。

  相传明代有位翰苑名贤,花重金在积古斋买到了苏学士的这幅真迹。为了“锦上添花”,那翰苑名贤欲为此画配一首好诗,于是猛然间想起昔友伦文叙。此人出身贫寒,曾卖过菜,但其才华闪烁,诗文能臻跌宕流美,荡气回肠之境。

  伦文叙看过《百鸟归巢图》之后,略加思索,便挥笔直书起来。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翰苑名贤细细品味:此诗之中用谐音“巢”暗指“朝”,以“鸟”比喻奸佞。这些“鸟”啄尽人间千万石,弄得民不聊生。可谓寓意深刻。

  翰苑名贤再一品味,才发现伦文叙的题诗不仅寓意深刻,且有数学情趣,不禁拍案叫绝,连赞“妙绝! 妙绝! !”

  你知道翰苑名贤为何拍案叫绝吗

  谜文:伦文叙的题诗,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扣住“百鸟”二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两只鸟;“三四五六七八只”就是3×4=12;5×6=30;7×8=56,四笔数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只,难怪翰苑名贤拍案叫绝。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2

  传说,从前有位姓张的秀才,靠在街头卖字为生,他虽写得一手好字,但生意却不景气,常因手中无钱而忍饥挨冻。

  清明快到了,让他写字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一天,他的口袋里有了几个钱,便来到不远处的一家酒店要了几道好菜和二两烧酒。店小二知道秀才的底细,便提醒道:“秀才,老板说最近生意不好,不赊账的。”秀才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不会赊账的。”你瞧这钱够用了吧? 说着将钱递了过来。

  小二接过钱连声说:“足够,够了,”转身想走,又被秀才叫了回来:“小二,我有一谜,猜得着,余下的钱就赏给你了。”小二说:“有谜只管道来,何必赏钱?”秀才听后,摇头晃脑地说:“句中有一字,每月猜三次,就是秀才猜,也得猜十日。”小二听了,心里马上就有了答案。但又不好直说,怕秀才面子过不去,便说:“等酒菜上齐了,再猜也不迟。”

  不一会儿,酒菜上齐了,小二并没有提猜谜的事,而是招呼其他客官去了。张秀才自认为小二猜不出,也不再提话,得意地自酌自饮起来,不多时,便有了几分醉意。这时小二端来一盘包子说:“今天的水饺改为吃包子你看可好? ”秀才正在得意之时,哪里计较这些,伸手拿起一个包子就咬了一口,店小二此时忙说:“秀才你可真行,一口吃掉半只包。”秀才听了。

  恍然大悟,立即领会了小二为什么将吃饺子改吃包子的用意,便连连称道:“妙,妙! 实在是妙!”说完,乘兴而去。

  张秀才字谜的谜底是个什么字

  谜底:“旬”。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3

  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来到成都看他。这天,两人在花间小酌,酒过三巡,李白面对桌上的小菜,酒兴盎然,随即吟道:“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杜甫听后说:“李兄之作是一谜面,我也用同底谜面答之:两头尖尖像只棱,钻进泥里扎个窝,有人说它心眼少,有人说它心眼多。”

  杜甫吟完,两人相视而笑。几天后,李白要走了,杜甫满屋瞅瞅,想找点礼物送给朋友,最后想了想,找出文房四宝,写道:左十八来右十一,十八十一在一起,左边给你柴火烧,右边给你粮食吃。杜甫写完,说:“这诗是一字谜,打一字,李兄若想我,就看看这首诗吧。”

  这两个谜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谜底:前两个谜面的谜底是“藕”。后为杜甫的“杜”字。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4

  从前,有个人从小就好吃懒做,长大以后仍然恶习不改,整天吃喝玩乐,东游西逛。后来,他把父亲的遗产都糟蹋得干干净净,连吃饭都没辙了。就这样,他还宁可饿着肚皮,也懒得去干活。

  有一天,他听人家说有一种摇钱树,只要找到这种树,用手一摇,那钱就哗哗往下掉。懒汉心想:我一定要找到摇钱树,找到它,这辈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于是,他见人就打听:“摇钱树在哪儿?你们这儿长摇钱树吗?”人们被问得莫名其妙,都以为碰到神经病人了,谁也不搭理他。

  就这样他问了九十九天,也没问出个结果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但他还是不死心。

  到了第一百天头上,他见到了一位精神饱满的老农夫在田里干活,就拱手问道:“老大爷,您知道哪儿有摇钱树吗?”老人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笑着对他说:“你要找的这摇钱树啊,到处都有。”懒汉一听,急忙说:“老大爷,您赶紧带我去找一棵。”老人家一摆手,说:“你先别着急,让我把摇钱树的样子告诉你,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它了。你听着: “摇钱树,两枝杈,两枝杈,十个芽,摇一摇,开金花,柴米油盐全靠它。” 懒汉听了,如梦初醒,连声向老人道谢。

  从此以后,他按照老人的指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了。

  你们说,老人说的摇钱树是什么呢?懒汉后来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了?

  谜底:老人说的“摇钱树”就是“双手”。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5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请文朋诗友,他总是不请自来。

  一天,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苏东坡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邀他同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还带了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游船离岸,苏学士捋须笑 曰:“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来白吃一顿,今天他捞不到半点油水了吧,哈哈!”谁知话音刚落,躲在船仓底下的佛印双手一推,爬了出来,嬉笑曰:“我这不帮你陪客来了?”苏东坡师徒二人面面相觑,不禁笑了起来。

  三人在画航中喝了一会儿,开始点戏。 生性诙谐的苏东坡捋须一笑:“我先来点!”于是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个“刽”字。黄庭坚接过老师的笔写了“乔木”二字。佛印放下筷子,又点了一折,但也未直言,只写了“满江红”三字。

  你知道三人各点的是什么戏吗?

  谜底: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和尚点的戏分别为《单刀会》、《断桥》、《火烧赤壁》。

  小学生经典谜语故事 篇16

  新春游艺会上,许多人围着看一幅画。

  画面是:一轮红日正挂西山之巅,座座青山,峰峰相连,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显得很有气魄。在画的旁边写着:“此画打诗一句,猜中者,将些画相赠。”

  围观的人一边啧啧称赞,一边默默寻思。

  这时,有个上了点年纪的男同志说:“我猜此画所射之诗,是李商隐的《乐游园》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突然有个小青年挤到前面说:“并不十分贴:一则,人家让你打一句诗,而你说了两句;二则,并非画中之意,刚才说的两句诗调子未免有些低沉。

  ”那个上点年纪的人说:“看来你已胸有成竹了?”

  小青年兴致勃勃地高声朗诵了一句...

  主谜人笑着说:“猜中了!”便把这幅画赠给了这个小青年。

  这句诗是什么?请你想一想。

  谜底:满目青山夕照明



/zs/7/2022-04-21/2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