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九月九日
己酉岁九月九日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409年(晋义熙五年),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