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注释
高司谏(jiàn):即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时任右司谏。
足下:古代同辈相称的敬词。
天圣:宋仁宗的年号(—年)。
接:交往。
宋舍人兄弟:指宋庠、宋祁兄弟,安陆(今属湖北)人,均为北宋文学家。舍人:官名,在中书省掌制诰等事务。
叶道卿:即叶清臣,字道卿,长洲(今江苏昊县)人,曾官翰林学士。
郑天休:即郑戬,字天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吏部侍郎、枢密副使。
得人:指录取到有才学的人。
厕:参与。
卓卓:优秀突出。
更:经过。
御史里行:宋朝以寄禄官阶低者为御史时,称里行。御史:掌管监察的官。
尹师鲁:即尹洙,字师鲁。曾官起居舍人,后贬为筠州酒税。
贤否(pǐ):好坏。否:坏、恶。
屈曲:摇摆。
言事之官:指御史台、谏院等机构中的官员(御史、谏官),文中指御史。
俯仰:指随人高下,没有主见。
侃(kǎn)然正色:刚直严肃的样子。
前世事:指前代的事。
历历:清清楚楚。
较:对照、考查。
决:断然,确然。
范希文:即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文正”。
安道:即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时任集贤校理。
本末:指临事知本末轻重。
非辜(gū):无辜,无罪。
禀(bǐng):承受。
忤(wǔ):触犯,违背。
不才谏官:不称职的谏官。
闵(mǐn):同“悯”,可怜,同情。
便(pián)毁:随意诋毁。
不逮(dài):不及。
文:掩饰。
贼:害虫,败类。
大理寺丞:中央司法机构的官员。
前行员外郎:指吏部员外郎。前行:唐宋时六部分为前行、中行和后行三等,吏部属前行。
待制:宋朝在各殿阁皆设待制之官,备皇帝顾问之用。
班行(háng):班次行列,文中指同僚。
骤用:破格迅速提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后受宣帝遗诏辅佐幼主。
王章:字仲卿,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成帝时为京兆尹,后因论帝舅大将军王风专权,被诬死于狱中。
计:估计。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刘越:字子长,大名(今属河北)人。当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曹修古任御史知杂事,上书请太后还政,被贬兴化军。
榜:通告。
安道贬官:范仲淹遭贬后,余靖上言论救,被贬为监筠州酒税。
师鲁待罪:尹洙也上疏,自列于范党,后亦遭贬。
区区:忠诚专一。
朋邪之人:与坏人勾结之人。
诛(zhū):处分、斥责。
释然:明白的样子。
布:陈达。
区区:自谦词,文中指微不足道的意见。
不宣:不尽述了,旧时书信末尾常用的套语。 ▲
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其立朝有本末
古义:操守
今义: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2.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古义:获罪
今义:指招人不快或怀恨
3.是聪明有所未尽
古义:清楚明白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4.进用谏臣,容纳言论
古义:采纳
今义: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
二、一词多义
得
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动词,录取)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动词,获)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 (形容词,得意、满足)
足下不得不言 (动词,能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动词,应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动词,具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动词,看到)
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名词,收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