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柳絮

2022-04-17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唐多令·柳絮
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代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唐多令·柳絮》写在了《红楼梦》第七十回,柳絮诗会,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对四大家族来说,历史时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败命运的急转直下是成正比的。贾府里更加明显地呈现出了种种危机的征兆:奴隶们反迫害的斗争逐渐明朗,大观园里的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激烈,宝黛的叛逆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并大胆地发展了他们以反对封建宗法秩序束缚为基础的爱情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演愈烈,派系之间、嫡庶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层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局面难撑;生活上的挥霍无度,造成了经济上的入不敷出。这一切都标志着“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这首词正是封建贵族阶级没落时期的生活在曹雪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27篇诗文 ► 420条名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