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及意思

2020-01-1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二、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三、名人名言及意思四、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三、名人名言及意思

四、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五、译: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六、译: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七、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八、译: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十、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

十一、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十二、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十三、译:曾子说:“读书人(有抱负的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十四、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十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八、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十九、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二十、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二十一、译: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二十二、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二十三、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二十四、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二十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

二十六、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二十七、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一犯错,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人都会仰望着(敬仰)他。”

二十八、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二十九、译: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三十、译: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三十一、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三十三、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十四、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十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三十六、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三十七、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三十八、译: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三十九、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四十、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四十一、译: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四十二、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四十三、译:孔子说“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

四十四、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四十五、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四十六、译: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四十七、译: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四十八、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四十九、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五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十一、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五十二、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五十三、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五十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五十五、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五十六、译: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五十七、译: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五十八、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五十九、译: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六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