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1
齐大非耦[qí dà fēi ǒu]
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就是指恋爱、婚姻里一方的背景和另一方相距甚远,高攀了的意思。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
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旧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
根据《左传》中的这一段记载,公子忽引用了《诗经》中“自求多福”的诗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认为为自己将来的统治在于自己,无需通过联姻依靠大国。也许说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个借口噢!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2
不相为谋[bù xiāng wéi móu] ,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或者,两者之间处事哲学不同,则不要为对方做一些自以为是的设想。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不相为谋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道不仅仅指简单的志向或兴趣,它在哲学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东西,统领着世界,可以理解为人的境界。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或者共事能事倍功半哦。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4
如椽之笔
晋朝武帝时,有个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此当为大手笔事!”(“大手笔”,即大作家。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如椽之笔”。
【出处】《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释读】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如椽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5
顾左右而言他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原文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成语故事6
余音绕梁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释读】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