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138)
写作素材专辑(138)1、搅动自己 你见过老鹰吗?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大概很少有机会看见老鹰。根据鸟类生态学家们研究,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寻常的动物很”
在饲养它们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们的蜕皮,真个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结蛹的状态更是“死去活来”———它们用丝将自己缚在树叶上,一动不动。我以为它们快要死了,谁料过了几个小时,蛹壳的各部分突然破裂崩解,它们的身体竟然变得又大又鲜艳。将近四个星期的喂养,起初两只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毛毛虫,变成了两个肥肥胖胖的蛹。最后,羽化成两只体态窈窕、色彩艳丽的蝴蝶,翩翩飞走了。呵,美丽原来诞生于磨难。
6、跳出死胡同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了多次的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两个故事,两个遗憾。
他们的失败,其实都是败在思维定势上。心算家思考的只是老生常谈的数字,军事家想的只是消遣。他们忽略了数字的“数字”,象棋的“象棋”。由此可见,在自己的思维定势里打转,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
我们知道,“牙医钳”是用来对付牙齿的,但是中国香港的牙医伍士铨却以其原理制作上火星的“太空钳”。尽管很多人嘲笑,但是他真的成功了。今年6月,“太空钳”终于“一飞冲天”!
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创造、天才的发现,都是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始的。
7、威森先生的哲理
还是六年级的时候,自然老师威森先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名为“怪山猫”的动物:因夜间出没,适应能力差,冰河时代已经绝种。
他还拿出一块骨头让我们传看。
第二天,老师立即进行了测验。因为我们认真听课,卷子答得异常圆满。
可发卷时,我吓呆了———每道题都打上大红色的叉。一看其他同学的卷子,也全是不及格。这是怎么回事?
威森先生解释说,与这“怪山猫”有关的一切,全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所以,”老师有些严厉:“你们的笔记资料都是错误的,能让错误的答案得分吗?”
大家都忿忿不平,这算什么老师?“不!”威森老师和蔼起来,“我们早该悟出真相。你看,我把猫的骨头当作‘怪山猫’的骨头给你们传看时,不也告诉过你们,这种动物并未留下丝毫可寻之迹吗?你们中有人指出过吗?我在介绍它的视力的神奇功效时,你们又有谁会问我是如何得知的呢?”
事后,他真的把0分记在我们的记分簿上。
威森先生希望学生能从这次教训中吸取经验:老师和教科书不是不会错的,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的脑袋睡着了。“他不该这样耍弄你们!”一位朋友对我说。我当下却非常郑重:“不,老师是对的!”
8、一个真实的答案
前两天,看了一个有趣的外国测试题: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某人驾车在一乡村公路上驶过时,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他命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此人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此人应该搭载谁?
我跟身边的朋友纷纷展开讨论,十有八九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先搭载患病的老太太!这么整齐的回答,应该都是受了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致———救死扶伤乃天经地义。
然而答案却有点出乎意料: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
我也觉得,这样的答案要比我朋友们的回答高明。报恩、救人,还能与美人相伴。可谓一石三鸟。
但爸爸的想法更“别出心裁”:应当马上掏出手提电话,叫来救护车,让医生陪同病人上医院,自己送心爱的女郎回去。
我发现爸爸的答案比标准答案更“标准”,也合乎我们的“私心”,更“俗”,更有人情味。因为救护车有完善的.抢救设备,给重病的老太太实施最快最妥当的救治;医生履行救人的天职,理所当然;如此风雨又是天赐给自己的浪漫良机。
我想,其实当我们真的面临同样状况时,很多人都会出此办法解决问题。面对一个陌生的病人我们更多时候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恩人和心上人之间又让人思想闹起矛盾,那可是两方都不能得罪的呀。可是,当它只作为一个测试题出现时,我们却会大公无私地给自己一个十分“崇高”的答案,撒一个美丽的谎。这才是人的本性吧。
9、“细化”的特长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学生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之人,为何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呢?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耶鲁大学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为特长,从来没有人填过自己擅做苹果饼。因此,这个女学生便脱颖而出。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如果她在履历表上填上“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如“擅做苹果饼”打动人心。那些填写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踢两脚足球、吹吹口哨或者画几笔素描之类。但是,他们没有具体写明,非要写上一个笼统而堂皇的概念。细细想来,这背后更多的是心虚。而“细化”自己的特长,则显示出一种天真的可爱和拙朴,同时也是一种自信。
我的一个朋友求职时,在简历上“有什么特点”一栏中写道:“说谎时容易脸红。”这比起那些自称“从不说谎”的人来,要真诚得多,更能打动招考者。有些特长,虽然微不足道,但是由于你在这方面比其他人“特”和“长”,因此照样可以让你受用一生。
10、“肥皂水”哲学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923-1929年任美国总统),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