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07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根据拼音写汉字)
2022-2007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根据拼音写汉字)1.(2022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①“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rdquo”
渐近进故乡时,天气又阴诲(huì)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jìn)不住悲凉起来了。
10.(2013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中,有三个选项的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3分)
A.他们讲究亭台杆(xuān)榭的布局。
B.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huǐ)了。
C.屠户横批了衣服,腆(tiǎn)着肚子去了。
D.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晕(yùn)酿。
11.(2012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 (A.人迹罕至 B.无人问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mì( )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bǐ( )谷,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 (A.压住 B.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 ),养不过夜的。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mì( )食 ②bǐ( )谷 ③系( )一条长绳 ④性子很躁( )
12.(2011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然张开了眼。山 (A.朗润 B.湿润)起来了,水涨(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zuān( )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风 (A.静悄悄 B.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节选自朱自清《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xīn( )xīn然 ②zuān( )出来
③涨( )起来 ④捉几回迷藏( )
13.(201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 ),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己”。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zhuó( ) 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并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周国平《平淡的境界》)
14.(2009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6分)
本报海口3月1日讯 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在央视等媒体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喝cǎi( )。短短5秒,尽显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迷人风光,让人清晰感受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激昂脚步声,让全世界都能收到海南岛的热情 yāo( )请。“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这句广告语是对海南之美的精炼概括和由衷赞叹。16年的生态省建设,让海南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的美名誉满天下。“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不是“王婆卖瓜, ”,而是海南旅游价值的高度凝炼的真实写照。
(选自《海南日报)2009年3月2日,有删改)
(1)根据拼音,把上文括号中应填的汉字写在米字格中。(2分)
15.(2008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匀称(chèn ) 不懈(jiě) 狼籍(jí)
B、预兆(zhào) 和谐(xié) 倔强(jiàng )
C、峰峦(luán ) 酝酿(yàng) 点缀(zhuì)
D、参差(cān) 琐屑(xiāo ) 弥漫(mí)
16.(2007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海南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明媚的阳光,zhàn( )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多姿的椰林,奇异的热带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独特的lí( )苗风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把上文括号中应填的汉字写出来。(1分)
2022-2007年海南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根据拼音写汉字)(参考答案)
1.(8 分)(1)(2 分)浩 kàn【评分标准:每空1分】
2.(1)娑;zǎi
说明:网页文档无法完美展现内容及格式,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doc完整格式文档及答案。
5.B 本题2 分。
16.(1)湛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