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谓句的用途和界定

2023-03-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非主谓句是与主谓句相对的一种句型,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口语中.非主谓句的数量占优势,在文艺作品中,非主谓句与主谓句数量相当。本文拟对非主谓句的用途、地位和界定作一些探讨。 非主谓句组成的成份”

存现句问题,50年代语法学界老前辈曾进行过热烈的争论,这里不作赘述。笔者认为,“门外走进一个人。”“下午又走了一批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应当是非主谓句,其结构成分是“状语十谓语(动词)十宾语”④。

关于是独立成分还是非主谓句的问题,先看几个例子:

(1)《汉语知识》:啊,你怎么这样客气起来。

(2)秦牧《土地》:啊!这宝贵的土地……

(3)老舍《茶馆》:王掌柜,你好?

(4)老舍《茶馆》:二哥!你好哇?

(5)曹禺《雷雨》:无锡是个好地方。

(6)曹禺《雷雨》:你少多嘴,出去

这六个例子,“啊,王掌柜、二哥、出去”都有独立的达意功能,但一般语法书处理方法却不同。例(2)、(4)、(6)之后固有句末点号,划为单句或分句、例(1)、(3)、(5)之后均是逗号,不够格充任分句,只是“独立成分”。近年来,研究成果证明,叹词,拟声词能充任句法成分,是特殊的词类。通过例(1)与例(2),例(3)与例(4),例(5)与例(6)三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过去对使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等)和句中点号(逗号)的处理不尽合理,拟声词、叹词和呼语既可以独立成句,在句中也就可以单独组成分句,完全不必放到句法结构中很难说清楚的“独立成分”中。

总而言之,省略句、存现句以及独立成分的一大部分应该划入非主谓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