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歇后语分享

2017-12-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以下是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欢迎阅读。  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以下是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欢迎阅读。

  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3、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4、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5、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7、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8、马打架——看题(蹄)

  9、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10、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11、马儿伸腿——出题。

  12、马蜂过河——带(歹)毒

  13、马蜂窝——捅不得

  14、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15、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16、马过竹桥——难拐弯。

  17、马后炮——弄的迟了

  18、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19、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20、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1、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22、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23、马撩后腿——逞强

  24、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25、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26、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27、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28、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29、马上耍杂技——艺高。

  30、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31、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32、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33、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34、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35、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3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37、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3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39、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40、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41、盲人骑瞎马——乱闯

  42、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43、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4、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45、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46、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47、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48、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49、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50、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51、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52、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53、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54、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55、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56、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57、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58、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59、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60、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61、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62、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63、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64、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65、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66、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67、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68、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69、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7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71、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72、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73、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74、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75、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76、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77、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78、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79、瞎子骑瞎马——乱撞

  80、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蒙古族马文化介绍

  蒙古马与蒙古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迁徙能力。尤其是蒙古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从而,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蒙古族马文化。 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

  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生活习惯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类适应了大自然。

  马的物质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亚洲人发明马的物质属性以来,马被人类重视的原因,首先是马最初成为游牧民族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其次是马变为游牧民族狩猎的快速扑猎工具;其三是马的速度被跳跃到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和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领域中发挥主要作用。经过这个转变,关于人类对马的物质发明,就大范围的迅速发展起来了。这些发明,体现了游牧民族用马观念和方式的纵向历史变化过程。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过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等均反映了马背生活。因此世人把蒙古民族称作马背上的民族。久而久之马文化就变成民族文化。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就是典型的马背文化之组成部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马才能够了解辽阔的大草原的内涵,才能够准确挑选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场;有了马才能使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来往和交流;有了马才能够在无垠的大草原上放养成群的牛、马、羊和骆驼等五大畜。蒙古袍和蒙古靴子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骑马奔跑,骑马时蒙古袍能盖住整个腿部挡风遮寒,并对马减少风所带来的阻力和负担。在草原野外过夜时,马鞍是最适用的用具,把鞍垫(蒙古语为Tohoom)垫在底下,枕鞍架就可以安心的睡觉,既不着凉,又不受风(鞍架两边的高出部分可以挡风)。套马杆除套马之外,还有很多间接作用。草原上见到插在地上的套马杆就表明年轻美丽的姑娘和健壮善良的小伙子在那里谈恋爱,草原上的人们见到了这种情景就绕道而行。

  体现蒙古族适应大自然的能力和聪明智慧的产物—酸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天然绿色保健品。亦是招待贵客的一种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消暑良饮。蒙古族人民长期饮用酸马奶,在酸马奶制作、医药作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酸马奶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肺和健胃等功效。蒙古人因为每天饮用这种天然绿色保健饮料,才会有强壮的体魄和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的时候,是酿制奶酒和酸马奶的季节。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每日搅拌数千次,数小时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酸马奶。这时举行马奶节,亲戚朋友都欢聚在一起,共饮马奶,长辈们说着祝福词,是草原人们贺丰收、相互交流的时光。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发现了酸马奶的许多独特之处和医疗保健作用,创立了蒙古医学的“酸马奶疗法”。蒙医典籍中记:“酸马奶是味酸、甘、涩;酸能开胃、助消化、祛温、行气;甘能健身补虚、疏通食道、治伤、接骨和解毒,并增强五官生理功能;涩可治血热、化淤血、消肥胖、祛腐生皮和润滑皮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