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意思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意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歇后语,表示心甘情愿的与对方合作,也有做贬义说自愿钻入别人的圈套。下面请看吧!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意思 具体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
四、同源典故
【太公钓】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擅溪别业》诗:“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金鳌上钩,金鳌上钩,好似太公一钓,享国千秋。”
【吕钓】陆游《杂感十首》之一:“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渭钓】陈若水《沁园春·寿游侍郎》词:“肯又抛渭钓,似周尚父,且来洛社,作宋耆英。”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诗:“相期非早暮,渭钓与莘耕。”
【子牙垂钩】胡曾《咏史·渭滨》诗:“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
【溪钓】杜甫《奉赠鲜于亦兆二十韵》:“脱略溪钓,操持郢匠斤。”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傅氏筑已卑,溪钓何激。”
【渭滨垂钓】刘禹锡《望赋》:“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钓周】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R兔何足言。”
【钓渭】李白《梁甫吟》诗:“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韩愈《叉鱼招张功曹》诗:“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贯休《渔家》诗:“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垂钓溪】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又不曾垂钓在溪岸口,大夫也,我可也无福吃你那堂食玉酒;我则待溪山学许由。”
【大钓无钩】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闻道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直钩钓国】罗隐《题溪垂钓图》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溪直钓】徐夤《送王校书往清源》诗:“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溪直钓翁。”
【溪未遇】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溪未遇,傅岩未起。”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直钩鱼】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如谐曲胧卧,犹可直钩鱼。”
〖释义〗吕尚在建立周朝大业之前,是垂钓在渭水溪的一位老人、隐者。后遂且“渭滨叟、渭上叟、渭叟、渭滨、溪姜叟、溪叟、溪老”等称呼吕尚,或泛指隐者及具有贤德之才而未被征用的人。
【渭滨叟】刘琨《重赠卢谌》诗:“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晋书·王沈传论》:“有莘之媵,殊北门之情;渭滨之叟,匪西山之节。”
【渭上叟】苏轼《溪石》诗:“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骨_。”
【渭叟】陆游《贫居即事》诗之一:“老虽齐渭叟,穷不减湘累。”
【渭滨】《宋书·周续之传》:“渭滨佐周,圣德广运;商洛匡汉,英业乃昌。”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诗:“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溪姜叟】苏轼《七月二十四日以入不雨出祷溪》诗:“欲向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溪叟】温庭筠《渭上题三首》之三:“所嗟白首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随唐演义》第二十回:“朕闻溪叟,一钓而与周公八百之基,贤卿这功,何异于此。”柳亚子《汉家行》:“柄国惟闻歇后人,钓璜那见溪叟。”
【溪老】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诗:“岂与溪老,崛起周太师。”
五、相关故事
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再钓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