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谐音特点的歇后语
体现谐音特点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大家知道哪些谐音歇后语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体现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坐上飞机吹喇叭 —”
250.石头压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251.石头人开口 ——说实(石)话
252.石头蛋子腌咸菜 ——一言(盐)难尽(进)
253.石榔头打石桩 ——实(石)打实(石)
254.石灰水刷标语 ——净写别(白)字
255.石磙点灯 ——照常(场)
256.十五面锣鼓一齐敲 ——七想(响)八想(响)
257.十天九雨 ——缺少情(晴)意
258.十两纹银㈠日时称成色最好的银子) ——一定(锭)
259.十冬腊月出房门 ——动(冻)手动(冻)脚
260.湿水棉花 ——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261.湿水的炮仗(爆竹) ——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262.湿水的大鼓 ——不想(响)
263.生虫的核桃 ——不是好人(仁)
264.神像背后有窟窿 ——妙(庙)秀啦
265.深山里敲钟 ——名(鸣)声在外
266.烧饼铺里的耗子 ——次(吃)货
267.上鞋(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不用锥子 ——真(针)好
268.上弦的月亮 ——两头奸(尖)
269.鳝鱼的脑袋 ——又奸(尖)又猾(滑)
270.山头上吹喇叭 ——名(鸣)声远扬
271.山坡上烤火 ——就地取材(柴)
272.山坡上的弯腰树 ——伸不直腰;难治(直)
273.山里红包粽子 ——没找(枣)
274.山顶上敲锣 ——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275.山顶上点灯 ——四方有名(明);高明
276.筛子脱坯 ——不妨(方)
277.沙漠里烤火 ——就地取材(柴)
278.森林里野炊 ——有的是才(柴)
279.森林里生火 ——就地取材(柴)
280.森林里烤火 ——就地取材(柴)
281.扫把写字 ——大话(画)
282.伞铺的伙计 ——轮(淋)不着你
283.三月的冰河 ——开了动(冻)
284.三两银子放账 ——稀(息)少(比喻很珍贵、少见)
285.三两棉花十张弓 ——谈(弹)不得
286.三九天穿裙子 ——美丽又动(冻)人
287.三间瓦房不开门 ——怪物(屋)
288.三间房子不开门 ——怪物(屋)
289.三股弦断了两根 ——谈(弹)不得
290.三个土地堂 ——妙(庙)妙(庙)妙(庙)
291.三个钱买个牛肚子 ——尽吵(草)
292.三尺长的梯子 ——搭不上言(檐)
293.仨钱买匹马 ——自骑自夸(跨)
294.软枣(黑枣)树上结柿子 ——小事(柿)一宗
295.肉汤里煮元宵 ——混(荤)蛋
296.肉骨头落了锅 ——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297.肉骨头落锅 ——肯(啃)定了
298.肉骨头打鼓 ——昏(荤)冬冬
299.绒球打鼓 ——不想(响)
300.瘸驴的屈股 ——邪(斜)门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