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歇后语
关于老生常谈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下面小编收集了关于老生常谈的歇后语,希望能帮到大家! 妈妈”
茶食店里失火——果然(谐音“燃”)
茶馆里招手——胡(谐音“壶”)来
草把作灯——粗心(谐音“芯”)
草泥塘里翻泡——发笑(谐音“酵”)
草帽子当锣——想(谐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留情(谐音“青”)
荞麦皮打浆糊——两不沾(谐音“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扯(谐音“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赃(谐音“脏”)官
树小荫凉少——照应(谐音“罩影”)不到
树倒了——没影(谐音“荫”)
咸肉汤下面——不用言(谐音“盐”)
咸盐吃多了——尽管闲(谐音“咸”)事
咸菜烧豆腐——有言(谐音“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谐音“盐”)
咸菜蘸大酱——太严(谐音“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不对劲(谐音“颈”)
面条点灯——犯(谐音“饭”)不着
瞎子进烟馆——--摩登(谐音“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谐音“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谐音“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谐音“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谐音“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谐音“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谐音“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谐音“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谐音“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谐音“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谐音“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谐音“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谐音“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谐音“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谐音“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谐音“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谐音“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谐音“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谐音“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谐音“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谐音“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谐音“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谐音“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谐音“响不开”)。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谐音“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谐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谐音“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谐音“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谐音“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谐音“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谐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谐音“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谐音“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谐音“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谐音“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谐音“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谐音“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谐音“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谐音“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谐音“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谐音“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谐音“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谐音“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谐音“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谐音“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谐音“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谐音“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谐音“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谐音“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谐音“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谐音“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谐音“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谐音“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谐音“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谐音“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谐音“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谐音“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谐音“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谐音“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谐音“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谐音“噗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