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故事及答案

2022-03-16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谜语故事及答案(精选47篇)  导语: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下”

  有一个皇帝把王法当做儿戏,常在犯人身上恶作剧。

  一天,他别出心裁地下了一道圣旨:凡判充军十年以上的犯人,可当他的面摸生死卷,摸到“生”字立刻免罪释放,摸到“死”字者当即处斩。众犯人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寒粟。

  当朝的宰相也是个倚仗权势、无恶不作的酷吏。

  一天,他为拔掉眼中钉,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一位刚直不阿的大臣有谋反之心。皇帝听信谗言,立即命禁卫军将那大臣拘禁,并令其次日抽生死卷,然后再判刑。

  是夜,那刁奸宰相买通掌管纸卷箱的小吏,要他在两张纸卷上都写“死”字。这阴谋被一位忠良之臣得知,以控监为名,告知了那位受冤的大臣。

  第二天,那大臣把手伸进纸箱,但免于一死。

  你想想,那大臣是怎样才免于一死的?

  谜底:那大臣摸出一张纸卷立即吞入腹中。皇帝开箱,剩下的纸卷上写的是“死”字,便判定吞下的是“生”字,那大臣免于一死。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39

  清康熙帝喜好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一次巡游杭州,在去灵隐寺途中,康熙帝对陪游的大学士高江村说:“爱卿乃饱学之士,朕制四句诗谜,你猜猜看。”说罢吟哦: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味美半边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高江村苦苦思索,未能开窍。桥边一位洗衣村姑噗哧一笑,说:“老先生,这有何难。”接着道出了谜底。

  康熙见村姑如此聪慧,朝高江村嘲笑道:“爱卿,看来你还得回翰林院再苦守三年寒窗,方能赛过这位妇人儿的学问啊!”

  高学士面红耳赤,连连称是。幸好后来在灵隐寺因题匾一事为康熙解了窘,才免了折回翰林院去。

  您能猜出那诗谜的谜底吗?

  谜底:“鲜”字。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0

  谜语是以某一事物或词语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供人猜射的文字游戏,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英汉谜语产生于各自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因此自然而然地带有各自语言和文化的烙印,从而使英汉谜语存在着不少差异。

  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是莫逆之交,常在一起吟诗作对,颇有情趣。

  一年清明之前,唐伯虎去杭州拜访祝枝山。一见面,唐伯虎就迫不及待地说:“祝兄,快拿‘草木之人’来。”才思敏捷的祝枝山一下子就知道他要什么。

  第二天,唐伯虎向祝枝山要东西,说:“我要‘帝有臣无,帅有将无。’”祝枝山笑着说:“是不是‘市有集无,师有徒无’?”

  说完便叫书童去取,结果书童取来的正是此物。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唐伯虎和祝枝山二人所说的是何物吗?

  谜底:巾。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1

  明朝年间,广州城西街口有家夫妻小酒店,虽是陈年佳酿,酒味醇厚,无奈店面不惹眼,加之两口子不擅长以花言巧语招徕顾客,因此,生意一直十分冷淡。

  这年,有位叫伦文叙的才子,乘船来广州府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夫妻店小歇。他为了解乏,要了二两酒,喝后连声夸赞道:“入口醇正甘冽,下肚绵柔回甜,余香悠悠,果然好酒!”

  伦才子赞罢,见店老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大惑不解,于是问了原委。伦文叙听罢笑道:“老板无须犯愁,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说罢,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首诗贴在店家门口,诗曰:

  一轮明月挂天边, 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 细读诗书不用言。

  嗜酒者以文人墨客居多,路过此处一看,便纷纷进店喝酒,从此这家夫妻店生意兴隆了起来。

  原来,这首诗每句为一字谜,合起来是句广告词,你能猜出来吗?

  谜底:有、好、酒、卖。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2

  一年春天,一位土财主望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

  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

  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答:“高山响鼓,闻声百里。”

  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必通了吧?”

  蒲松龄诙谐一笑,接应:“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说罢说声“多谢”。便挑起书箱启程了。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捞个“秀才”当当。 那师爷听罢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接着解释了一番。

  财主一听,气得直骂儿子:“蠢猪!”

  你知道蒲松龄话是何含义?

  谜底:“高山响鼓,闻声百里。乃“不通!不通!”“八窍已通七窍“则为“一窍不通。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3

  三国时,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不久将死,但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就命夏侯霸领1000人马去五丈原探哨,临行嘱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盲,吾当乘势进击。”

  蜀帐内,诸葛亮吐血不止,昏倒在地,半晌才苏醒过来。

  姜维入帐告急:“魏兵至,我军将士出战还是固守,请丞相决断!”诸葛亮十分明白司马懿的意图,可张不开口。只见诸葛亮朝姜维点点头,缓缓伸出手来把头上的帽子丢在地上,随后又昏迷不醒。姜维对着帽子沉思了一会儿,猜中了丞相丢帽子的意图,即令魏延引兵杀出营寨。夏侯霸一见魏延,慌忙率领将士后退,并速告司马懿,诸葛亮还健在。

  您可知道诸葛亮把帽子丢在地上的意图何在?

  谜底:诸葛亮将帽子丢在地上,意思是“丢”字去掉上面的一撇,成了一个“去”字,即命令姜维速去迎战。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4

  明朝天顺年间,一位王员外有一千金小姐,年方二八,长得国色天香,楚楚动人,而且文才出众。王员外意欲将小姐许配于人,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小姐都不合意。因为小姐喜猜谜作对,小姐制作的谜语一时无人猜出,一个个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过了一些日子,一位读书人上门求婚。小姐见他年轻英俊,端庄大方,谈吐不凡,芳心欲动,便说出谜语让年轻人猜。

  小姐的谜语是:“下朱楼奴只好焚香去卜卦,天欲明还不见人儿归家,想玉郎全无一点实心话,罢(罢)罢罢欲罢不能罢,吾只得把口哑,论交情原本不差,皂谣歌遭了许多不白话,分离时心中如刀割,鸠鸟儿一去不回家。”

  书生乍一听也觉得难解,他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才知小姐的谜语十分有趣,每句话猜一个字,便将谜底说与小姐听。

  小姐见书生猜出了谜语,心中大喜,含情脉脉地应允了婚事。你能猜出谜底吗?

  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个数字。

  谜语故事及答案 篇45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