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2017-06-29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1【成语】:大器晚成【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解释】: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1

  【成语】: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释】:

  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举例造句】:

  这是大器晚成者给我们的最后一课:她/他的成功浸透着他人的努力。

  【成语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2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剑法很好,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除了舞刀弄棒,学问上一窃不通。

  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无暇闲谈。”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感到无比羞愧,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从此,崔琰虚心拜师求学,学问逐渐增多起来;当时独霸北方的袁绍就把他招为谋士。袁绍被曹操所灭后,曹操久闻崔琰才干,劝崔琰归顺自己。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今临漳邺镇)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崔琰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这就种下了祸根。纵观古今,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请主公三思而行!”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尽管是亲属,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

  这个成语原意为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

  释读: 大器:古时指贵重的器物,现比喻大才。晚:长期。成:制成。原意是指贵重的器物需要长期的雕琢才能制成(此句改为: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3

  成语解释: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成语简拼:DQWC

  成语注音:ㄉㄚˋ ㄑ一ˋ ㄨˇ 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大器晚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器,不能写作“气”。

  近义词后生可畏

  反义词不堪造就、冥顽不灵

  成语例子: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英语翻译:A great man will succeed late in life.

  日语翻译:たいきんせい

  其他翻译:<法>un grand génie ne se révèle que tardivement

  成语谜语:百岁挂帅;夜校出人才

  成语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大器晚成成语故事4

  【释义】原意是大才需经长期磨炼方能成就。

  现指成名较晚的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东汉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绍处当门客。

  当时袁绍的纪律很差,每攻陷一个地方,士兵们往往要掘开坟墓,抢夺墓中的`财宝,而将尸骨弃于荒野,百姓们对此非常气愤。

  崔琰见到这种情景,劝袁绍下令禁止,以免再有这类事情发生。

  他对袁绍说:“古时凡是仁义之师,从来没有挖人家坟墓的残暴行为。

  现在河北兵如此胡来,岂不惹得天下人共愤,这实在是自取灭亡啊!”袁绍感到崔琰非常及时地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立即命令崔琰为骑都尉。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崔琰被曹操所俘获。

  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留他在自己身边任职。

  曹军几次狠狠地打击前来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贡礼。

  匈奴使臣回国前,要求曹操接见他们,并说:“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绝,便让有关人员安排会见的时间。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太小,不够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则扮作贴身卫土,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说:“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可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很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