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捉影成语故事

2017-07-11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1【成语】:捕风捉影【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解释】:想抓住风和影子。比喻以虚无缥缈的迹象作为根据,而没有事实依据。【出处】:班固《汉书.郊祀”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1

  【成语】:

  捕风捉影

  【拼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解释】:

  想抓住风和影子。比喻以虚无缥缈的迹象作为根据,而没有事实依据。

  【出处】:

  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举例造句】: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捏造流言。”

  【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永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2

  【出处】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了中年后还没有儿女,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汉成帝自己也十分焦虑,食不安,寝不眠。有人便大讲迷信,劝汉成帝求神拜祖。汉成帝开始慢慢地热衷于搞祭祖活动,疏于朝政。而那些献策者和神婆巫汉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高官厚禄。

  长安郊外的上林苑,成了汉成帝大搞祭祖活动的地方。每次祭祖活动都搞得隆重而铺张,浪费了许多钱财不说,根本就没起作用。汉成帝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朝中有一位叫谷永的光禄大夫,字子云,长安人,看到这种情况后,他十分担心。他再三思考,冒着杀头的危险,勇敢地上书汉成帝,直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奉劝汉成帝早点清醒过来。在奏章中,他这样写道:

  “对于明了大地本性的人,神怪根本迷惑不了他,对于知晓万物道理的人,行为不正的人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现在有些人大肆宣扬祭祖的方法,大谈神仙鬼怪,仿佛世界上真有仙人,真的有长生不死之人,真的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可是,如果真的要去寻找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些都是虚无缥缈的,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根本不可能得的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主都不听这些话,而圣人也绝对不说这种话。”

  “周代史官想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得到各路诸侯的朝圣,其结果是周王室衰落的更快、更惨;楚怀王祭祀鬼神,不可谓不隆重、不虔诚,求神灵保佑他打败秦国的军队,结果不但自己做了秦国的俘虏,而且连楚国的土地也全部被秦国吞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特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也是一去不复返,而秦始皇得到了天下人怨恨的结果。”

  “从古到今,所有依靠求仙访道来实现和满足自己愿望的帝王将相,根本就没有一个实现的。希望大王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了。”

  汉成帝看完这则奏章,掩卷沉思了良久,他为朝廷有这样的忠臣而感到欣慰,同时,也认为谷永说的很有道理,便服从了他的建议。

  释义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逮住风,抓住影子。实际上是指不可能做到的事。现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无事生非,偏听偏信。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3

  出处:《汉书·河间王传》。

  意思:从实际情形动身,不夸张,不缩小,准确地看待和处置问题。瑞也指依据实际情况,探究事物的法则性,意识事物的实质。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儿子,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逝世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

  刘德珍藏了很多古籍,其中有不少是出高价拉拢来的,由于自秦始皇焚书当前,古文书籍比拟少见。有些文人,据说河间王爱书好学,就把先人遗留的先秦旧书,拿去献给他,有的还因而投奔他,帮他一起研讨。

  有一次,刘德进京(那时京城在长安,当朝天子是他的哥哥刘?,即汉武帝)。他同武帝跟学官们念叨古代学术的一些情理时,曾得到好评……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先容刘德时说:“修学好古,捕风捉影。”

  到了唐代,有一位名叫颜师古的学者,给班固的这句话作了注解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必要有事实为根据,以求得正确的论断,这就叫做“故弄玄虚”。从这句成语字面自身的意思来说,这样说明是对的,然而刘德的学习立场是否果然“哗众取宠”,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捕风捉影成语故事4

  【注音】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语故事】汉成帝40多岁还没有孩子,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花费很大,但没有什么效验。光禄大夫谷永给汉成帝上书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仙人及长生不老的药,要寻找他就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汉成帝终于迷途知返。

  【出处】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汉书·郊祀志》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朱子全书》

  【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做事没事实根据

  【相近词】望风捕影、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