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成语故事

2017-07-27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1【成语】:论功行赏【拼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奖赏。【出处】:《管子·地图》”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1

  【成语】:

  论功行赏

  【拼音】: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释】: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奖赏。

  【出处】:

  《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

  【举例造句】:

  这春彩,臣等断不敢受。请留待他时论功行赏。 清·洪升《长生殿·献饭》

  【成语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2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近义词:

  赏罚分明、按劳计酬、计功行赏

  【相反词】坐享其成、无功受禄、赏罚不明

  【押韵词】珊瑚在网、衔恨蒙枉、易如反掌、互为标榜、骄生惯养、自今以往、发荣滋长、心花开爽、今来古往、迥隔霄壤、......

  【年代】汉代

  【灯谜】战后庆功会

  成语示例

  1.这春彩,臣等断不敢受。请留待他时论功行赏。 清·洪升《长生殿·献饭》

  2.《三国志·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3.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孝公嗣位,论功行赏,进崔夭为大夫。"

  4.《旧唐书·宗室传》:若河间机谋深沉,识度弘远,纵虚舟而降萧铣,饮妖血而平公祏,入朝定君臣之分,卖第为子孙之谋,善始令终,论功行赏,即无私矣。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3

  【成语故事】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 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 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 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 “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 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 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 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 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 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 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 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成语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

  成语释义 “论功行赏”又“论功行封”表示评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 赏。

  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4

  1 论功行赏的成语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人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人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2 论功行赏材料

  【发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奖赏。

  【近义词】赏罚分明、按劳计酬、计功行赏

  【反义词】坐享其成、无功受禄、赏罚不明

  【成语举例】《三国志·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论功行赏成语故事5

  【注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出处】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韩非子·八说》

  【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赏罚分明、计功行赏

  【相反词】赏罚不明

  【押韵词】珊瑚在网、衔恨蒙枉、易如翻掌、互为标榜、骄生惯养、自今以往、发荣滋长、心花开爽、今来古往、迥隔霄壤、......

  【年代】古代

  【灯谜】战后庆功会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汉王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当上皇帝,他开始封赏有功的文臣武将,可大臣们互不相让,均想得到首功。刘邦只好让大臣们不说自己推荐别人得首功,他们推荐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然后按各自的军功等级进行封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