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2021-10-15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精选10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呕心沥血成语故事(精选10篇),”

  ◎有时梅兰芳在室内试唱,有的成员就在室外审听,然后经过反复修改才确定下来,梅腔的创造是众人呕心沥血的产物。

  ◎为豫鄂边区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

  ◎历代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在里面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成语知识:

  呕心沥血的意思在字面上讲就是把心都吐出来,血都滴出来。这个成语故事是关于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刻苦钻研某个领域到了几乎要耗尽心血的地步,多用来表示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艰辛。但有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形容工作努力,比如我们可以用这个词形容一位老教师连续多年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工作,取得了让人尊敬的成绩。

  刚才说了,成语呕心沥血的主人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他从小就很聪明,七岁即能诗善文,到十多岁时,在文坛上已经很有名气。为了试一试李贺的才学,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当场出题,要李贺做一首诗。李贺挥笔立成,而且写出的诗很有文采。韩愈因此对他非常敬佩,认为李贺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据传,李贺非常注重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他每次出去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个背锦囊的书童,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想到好的诗句,就马上写出来,放入锦囊中。回去后,他母亲会检查他的锦囊,如果看到儿子写了好多诗句,就会非常心疼地对他说:“你这孩子,难道要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后人将其与韩愈写的《归彭城》一诗里“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中的“沥血”同用,成为成语呕心沥血的意思就是形容李贺对于写诗的顽强而执着的精神。正是因为李贺如此刻苦,使得他身体很差,二十七岁时便去世了,但却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句。后人也常用“李贺诗囊”来赞扬文人深入实际的作法。貌似很多有才华的人都不长命,他是其中一个,大概是天妒英才吧。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是个大大的褒义词,可以用来形容作家、科学家、教师、医生……总之一切在各行各业由于努力钻研而取得卓越成果并获得人们尊重的人。比如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写了红楼梦的曹雪芹等等。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篇4

  出处:

  《新唐书》。

  唐朝诗人李贺,小时候就很聪明,七岁时就可以写诗,常常受到大家的称赞。据说当时的文学家韩愈、皇甫浞等人曾特地对小李贺进行面试,都说这孩子确实是个天才。因此,幼时就有了名气。但李贺在政治上却不得志,一直没有被朝廷重用。他精神上苦闷抑郁,便把全部精力放在诗歌的创作上。李贺作诗,十分注重真情实感,多半是即兴而作。

  他常常带着一名书童,骑着一匹瘦驴,一面在郊外散步,一面即景吟咏。如果遇到好的题材,就随即写成诗句,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将诗句整理成篇。他作诗十分刻苦、认真,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他曾说:“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意思是说:他为了写一首长诗,衣襟都磨破了;为了写一首短诗,白发弄断了许多根。李贺身体很弱,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家,母亲便让婢女查看他的书囊,如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你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高兴吗?”李贺由于写诗过于劳累,再加上怀才不遇心境不好只活了二十六岁就去世了,他留下的二百四十余首诗歌中,佳作迭出。

  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说:把肝剖出来作为纸,让血滴出来作为墨水,来书写文章。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两位诗人的故事,概括出“呕心沥血”这个成语,以形容创作的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释义:

  指费尽心思。多用于文艺创作。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篇5

  成语名称:呕心沥血

  成语拼音:ǒu xīn lì xuè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教师等。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比喻费尽心思和精力。

  成语来源: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成语造句:叶圣陶《未厌集·抗争》:“我的舞台,几年来在这里演呕心沥血的戏,现在被撵下来了!”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呕字开头的成语

  呕心沥血

  包含有呕字的成语

  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篇6

  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

  意思:比方用尽心理。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居心的艰难。呕:吐;沥:一滴一滴。

  唐朝有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端写诗做文章,才干横溢。成年后,他二心盼望朝廷能重用他,然而他在政治上素来不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境倾泻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有一有灵感,想出多少句好诗,他就立刻记下来,回家后再从新收拾、提炼。母亲老是疼爱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体的精神跟血汗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7年生活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终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认为纸,沥血以书辞。”等于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篇7

  解释: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典故: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具有极高的诗歌创作的天赋,是少有的天才。

  李贺自幼便能吟诗写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

  他的诗想象奇特瑰丽,犹如鬼斧神工,被后人称为“诗鬼”。

  相传李贺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一旦吟得佳句,便在纸上写下,投入锦囊。

  待回到家中后,他便再将这些积下的断章片句重新整理。

  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写诗。

  有时灵感迸发则囊中收获颇丰;有时终日思索,也会无佳句可得。

  李贺之母看见囊中纸卷,不由心痛地叹道:“孩子呀,你这是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会罢休呀!”正是由于他如此专注于作诗,以致心力耗尽,最终二十七岁早逝,这无疑是一个遗憾,但他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独具艺术魅力的诗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