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1【成语】: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解释】: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处】:《后汉书·班”
学以致用:
从文和习武,都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了保家卫国,许多男儿做出了投笔从戎的选择,使自己的身躯出现在祖国的最前线。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5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意思: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戎:军事。
《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兄弟班超,是一位出使西域的英雄。他从小刻苦耐劳,勤工好学。因家境贫困,青年时代常给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得些报酬,供养老母,补助家用。
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境,班超很是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同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五十多年,更是心怀忧虑。有一天,他一面抄写文件,一面觉得十分烦闷,忍不住立起身来,将笔猛地一扔,大声道:“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
在班超以前,傅介子和张骞都曾通西域,为汉朝立过功。傅介子在汉昭帝时,出使西域,曾到过大宛国、龟兹等国。张骞的通西域,比傅介子还早,在汉武帝时,就出使月氏(ròuzhì),经过匈奴,被扣留了十多年才逃回来;后又出使乌孙,并分遣副使通大宛、康居、大夏等国,一时西北各国,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尊汉朝为上国。但是到东汉班超的时候,汉朝和西域之间的往来,久已断绝,班超就在这时立下傅介子、张骞式的雄心壮志。
班超扔下笔,考虑之后,决定从军,当了一名军官。随后,他在新疆的哈密一带,打过匈奴,得了胜仗。接着,他建议通西域,东汉朝廷同意,他被任命为副使,随同正使郭恂出使西域,那时他四十岁。他在西域工作了三十一年,同五十多国建立了关系,回来时已经七十二岁。他在青年时代许下的心愿,终于实现。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6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7
注释: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他们俩,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种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与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造句:
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8
【注音】tóu bǐ cóng róng
【出处】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弃文就武
【相反词】解甲归田
【同韵词】不约而同、应变无穷、百巧成穷、贻患无穷、直捣黄龙、同类相从、暗绿稀红、豪取智笼、势孤计穷、取精用弘、......
【年代】古代
【谜语】秀才当兵
【邂逅语】秀才当兵
【成语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成语例举】
◎ 他毅然投笔从戎,辗转天津、烟台、济南,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浴血战斗。
◎ 1972年冬,黄建国投笔从戎,从无线电报务员到电台台长,一干就是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