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2021-10-14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篇1

  【成语】:

  匹夫之勇

  【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举例造句】:

  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

  【成语故事】: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篇2

  【出处】

  《史记》。

  韩信从小就胸怀大志,喜读兵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他早先投奔项梁,后来又跟从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又投奔刘邦,开始未被重用,只当上了个管理粮草的官。他不甘于这样的.处境,就逃走了。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骑上快马,把他追了回来。

  刘邦按照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向韩信请教同项羽争夺天下的办法,韩信直截了当地问刘邦:“您认为自己在勇、仁、强各方面,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不语,半晌才答道:“我不如他。”韩信说:“不错,我也觉得您不如他。不过,我跟他这么多年,早就知道这个人。项羽勇是够勇的,一声呼喝,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他不善于任用贤能的将领。他的勇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说到仁,项羽对人也还比较关心,但是他不重赏有功的人,只玩弄些小恩小惠,他的仁不过是假仁假义。另外,他分封地盘不公,诸侯都有意见;军队扰害地方,百姓怨恨在心;所以,他目前虽然强,但很快就会弱下去的。大王您只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夺回关中之地并不难,进而夺取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刘邦听后,认为他讲得入情入理,心里十分高兴。后来他又按韩信的话去做,率大军悄悄从南郑向关中出发,不到三个月,就占领了关中。最后,他又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释义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篇3

  匹夫之勇

  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解释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近义词 有勇无谋,血气之勇,一夫之勇

  反义词 深谋远虑

  出处 《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举例 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匹夫之勇释义:

  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气。

  成语故事:

  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司马迁却称赞他说:“当年秦国政治腐,百姓纷纷起来反抗,项羽在陈涉这个地方领军对抗,前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灭掉,然后将得来的天下分封给各王侯贵族,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虽然最后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绩伟业,近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做到。”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宫摆设筵席宴请群臣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顺利取得天下,是因为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特长,并且也懂得如何让他发挥长处。”然后他问韩信对自己的看法。韩信回答说:“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与长处,因此您其实心里明白,说到机智与才华,其实是不如项王。不过我曾经当过他的部下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性情、作风、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项王虽然勇猛善战,一人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优秀杰出的贤臣良将虽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没能好好发挥各自的专长。

  所以项王虽然很勇猛,却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贤人勇将,把天下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使人人心悦诚服,所以天下终将成为大人您的。”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篇4

  成语匹夫之勇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淮阳侯列传》。

  匹夫之勇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淮阳侯列传》。

  韩信是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家。他起初在项羽部下,没有被重用,便改投刘邦,经过萧何的竭力推荐,刘邦就拜他为大将军。那时,秦朝刚亡,局势未定,刘邦封得的汉中等地方既狭小,又偏僻,难于发展。项羽自封的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一带,占地九郡,却是既广又富的地方。其他将领,也多对项羽不满。而意见最大、最不服气的,当然是刘邦。他一心企图向东进展,消灭主要的对手项羽,统一全国,造成他刘家的天下。他拜韩信为大将之后,首先请韩信分析形势、提出军事计划来。

  据《史记》载:当时韩信直截了当地对刘邦说:“目前争夺天下的主要对象,不就是项羽吗?”刘邦说:“是啊!”韩信便反问道:“您认为自己在勇、仁、强各方面,比项羽如何?”刘邦沉默不答,好半天才说:“我都不如他。”韩信起身拜了两拜,说:“不错,我也觉得您不如他。不过,我在他部下服务过,我相当了解他。项羽这人,勇是够勇的,一声呼喝,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他不善于任用贤能的将领,他这种勇,只好算是‘匹夫之勇’!说到仁,项羽对人也还比较关心,然而也只能略施小恩小惠,不能顾及大体,而且分封地盘不公,诸侯都有意见,军队扰害地方,百姓怨恨在心,人们并没有向着他,不过怕他一时的威势而巳。所以他目前虽然强,其实很快就会弱的。您只要处处跟他相反,自能受到拥护,转弱为强,取得胜利。……”

  刘邦听了韩信的一番话,非常高兴,就按照他的办法,向东进军。后来,终于打敗项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