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成语

2022-01-14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关于读书的成语大全  成语(拼音:chéng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成语”

  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读书: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