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意思及故事

2017-11-29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举一反三的意思及故事【成语】:举一反三【拼音】:[jǔ yī fǎn sān]【解释】: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举一反三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举一反三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例造句】: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成语典故】: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