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2018-10-09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成语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典故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

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成语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典故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