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成语

2019-12-28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网友投稿 共有条评论

关于一的成语
关于一的成语11、傲睨一世: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2、傲睨一切: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3、一虎”

  117、丧妻之痛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鼓盆之戚

  118、丧妻再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断弦再续

  119、散板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拘小节

  120、三月栽薯四月挖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急不可待

  121、三月里扇蒲扇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满面春风

  122、三仙姑撒泼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装神弄鬼

  123、三人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与众不同

  124、三钱不值两钱卖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败家子

  125、三谱未记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忘年之交

  126、三令五申方回音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八方呼应

  127、三军过后尽开颜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从容不迫

  128、三军摆成长蛇阵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一字之师

  129、三九天不穿棉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缩手缩脚

  130、三结合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少年老成

  131、三国演义的许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赤膊上阵

  132、三国时代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鼎足而立

  133、三国的十常待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朋比为奸

  134、三个铜钱放两处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一是一,二是二

  135、三个半人抓螃蟹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七手八脚

关于一的成语3

  百无一是

  明代唐伯虎不仅堪称绘画奇才,在诗文字谜方面也颇有见解。他的好友、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个花园。春天到来,园中牡丹盛开,色彩缤纷。

  有一天,祝枝山邀了许多好友前来赏花,并且要大家从各色牡丹花中各选一株,然后评点花中之魁。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红的,有的说紫的,有的说黄的.,只有唐伯虎赏而不言。大家都知道他是评花的高手,便异口同声地要他发表高见。唐伯虎微微一笑说:“百无一是(意思是所有的花没有一种可以评上)。”大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牡丹本是花中之王,更何况在这姹紫嫣红之中竟没有一株牡丹是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唯有主人祝枝山听了恍然大悟,连称:“高见!高见!花中自无一是(意思是自然没有一种花可以评上)。”

  聪明的读者,唐伯虎与祝枝山之言本是一个谜,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谜底:唐伯虎说的花中之魁是“白”牡丹,祝枝山说的也是。

  分析:

  不光是字上面所说的”百无一是“代表就是把“百”字的 “一”去掉就是白了。

  还做了这样的诠释,各种牡丹姹紫嫣红,却没有白牡丹。也是“百无一是”的说明,意思就是最好的花这里面都没有,唐伯虎所指的最好的花也就是白牡丹。

  百无一是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wú yī shì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解释】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用法】作谓语;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近义词】百无一用、一无可取、一无是处

  【反义词】超凡入圣、完美无缺

  【例句】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

关于一的成语4

  一钱不值这个成语出自《汉书R'灌夫传》。灌夫,字仲儒,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非常注重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鄙视比他官高的人;而对地位比他低贱的,越是贫贱,越是尊重。因此,当时许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洒,常因喝洒而使性子。当承相田结婚的那·天,他本已喝了不少的酒,他又走到川的面前敬酒。田说:

  “我喝不下一杯。”

  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地喝酒,心里不高兴,勉强笑着说:“你虽然是个贵人,但也应当喝完我敬的这杯酒。”话带讽刺,田还是没有羊杯。

  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去向临汝侯灌贤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着程不识的环朵说话,没有看见他来,自然也没有表示出欢迎的样子。灌夫这时很生气,看见这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

  “你一向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大在这里向承相贺喜,你竟和他学女人的样子咬耳朵!”

  后来人们轻蔑鄙视某人而说他一无长处,或一无是处,就说他“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也可用来自贬。吴梅村临死时,悔恨自己不该投降清朝,写的绝命词有一句为:“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关于一的成语5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关于一的成语6

  千虑一得的故事,“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关于一的成语7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