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南湾湖
寻梦南湾湖
那天,又是继续的忙、延续的累。我上了两个班四节课,批改了60本作文,每篇作文耗了我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还备了第二天的课,与学生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头晕了,脚重了,身软了,回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就睡了,睡
那天,又是继续的忙、延续的累。我上了两个班四节课,批改了60本作文,每篇作文耗了我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还备了第二天的课,与学生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头晕了,脚重了,身软了,回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就睡了,睡中做梦,梦里是:
一湖春水,点点白帆;红男素女,天籁渔歌;朝阳弄金波,鸥鹭戏钓叟;还有那,杨柳依依惜白絮,炊烟袅袅招远客。茶楼酒肆,香飘十里,染醉了,蒙蒙细雨,曲曲古道,缕缕西风;小桥流水,古藤老树,雨伞翁媪。夜幕抚水乡,油灯亮广漠,归鸦闹竹林,翠叶滴玉露;罗帐锁良宵,鸡鸣狗吠不知晓;曙色暖庭院,鲜花香新梢。早起把盏邀邻里,林中拾诗笑桃夭。身无禄名眼自空,放宽心翅追飞鸟……
以后的日子,造梦、追梦,熬白了头。直到这一天,我走下三尺讲台,告别三寸粉笔,才敢放心地扑进自然的怀抱,敞开胸藏的幻想,自由地放荡灵魂,去找我久违的梦境。
在信阳探亲的日子,浓秋的色彩撩起着我的旧梦。
我们驱车西南而行,穿过人车熙熙攘攘的繁华闹市,来到南湾湖。
南湾湖是个有梦境的地方。它控五河(浉河、五道河、董家河、小泗河、飞沙河流)而牵五山(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挽淮水而主沉浮。因治淮福民而生,由奇山异水而名,素有“豫南明珠”之称。
南湾湖上游耸立着李先念战斗过的四望山;下游连着历史文化悠久的贤隐山。贤隐山上有迄今1400多年的“梁王垒”遗址;有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南阳玄观庙齐名的贤隐寺;有奇异的仙人床、丈人石,动人神奇的平顶松传说。这成为南湾湖景区的丰厚文化积淀。
湖面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约7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180公顷,控制流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景区内河流港叉纵横,清碧的湖中错错落落散布的61个小岛,犹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美不胜收。
山麓水岸,龙脉宝地,四季气和景明,鸟语花香。花园景观依势而建,亭台楼阁藏山川风水,茂林修竹拥碧瓦飞檐,水镜日月映雕梁画栋。原生态园林,处处是王维的水墨,陶潜的逸趣。至于云入楼台,吟咏崔颢的《登黄鹤楼》放思;窗含雪浪,用苏子的大江东去抒怀;淫雨霏霏,发范希文的忧谗畏讥之悲,都是惬意的情趣。而卧听林涛,把酒临风,则又可宠辱偕忘。
游南湾湖的路,是寻梦的路。
登上巨龙般的堤坝,感慨了伟大的人力创造,我们就踏上去码头的路,然后乘船上岸,游览了散布在大小岛山的古法茶坊、节节高、画眉衔籽、放歌亭、茗萃苑、假山茶瀑、茶字溪、龙壶戏金蟾、浉源阁、百壶迎客、神农井坊,以及鸟岛、大圣岛、夕阳亭等景点。
山行一路,曲径蜿蜒。夹道修竹,笼烟披纱,秀立我旁,是个筛光剪影的丹青手。它抚动着妖娆的长袖,摇曳着深秋慵懒的太阳,深藏着鸟语泉声,送来沁人肺腑的清香。修竹的清香,是幽幽的深奥,像千年的古木一样经典,又像出浴的少女一样清纯,我找不出形容它味道的词语,只能感受到它把我带进了七贤煮酒的疏狂里。
一路望山,松树森森。松树古貌仙骨,秋风的情调,冰雪的性格。它碎石裂隙,扎根饮泉,身躯伟岸,擎苍探月。虬枝舞动白云,像蛟龙一样婉转;直杆托起日月,像天柱一样挺拔。崖壁上印刷的影子,是达摩面壁的佛光。千枝万叶组合的雄浑吟咏,是庙鼓的佛唱。身在松林里行走,却像在清泉里洗涤夏天的燥热和汗腻尘垢一样,清爽舒心。
南湾湖毕竟是南湾湖,因山多湾,因湖多水。水中行船,水浮山景;山里行步,山夹溪流。这溪流在山湾林竹间捉迷藏,就像云中之龙,只露一鳞半爪,留白予人去欣赏、去遐想。我几次驻足于偶然而来,倏尔而去的那段清澈的流泉前,看它碧玉的魂魄,猜它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的使命,思维的步伐就像在追梦。
尽管山溪羊肠百折,婉转回环,一鳞半爪似地忽隐忽现,但它拨动的无键古筝,弹起的无弦琵琶,敲击的无形玉玦,总是把高山流水的旋律,从深山幽林里叮叮咚咚地送给知音。而善听泉流的心,总会得到一种澄清彻明的洗礼,上善若水的感悟。
南湾湖是誉满华夏、走向国际的信阳精品名茶的生产基地,沿途当然不少茶园。深秋里的茶树,泛着绿油油的翠色。眼下虽然不是采茶季节,错过了看红颜玉手采茶的纤姿倩影,以及听那煽动欲念的采茶歌的机会,但那亮晶晶、玉莹莹、嫩酥酥若镶嵌在瓦蓝夜空的星星一样的茶花,同样楚楚动人、滋滋可人。茶花素静温柔,秋波蕴涵,散发着唐诗宋词的气韵,简直可以吻之为唇,捧之为魂。
茗萃苑是个入梦的去处。
茗萃苑建筑在山洼湖湾,一个碧波荡漾的水面,由经木桥通达,是个不染红尘的境界。
走近茗萃苑,首先吸人眼球的是那扇插屏。插屏由12快古色古香的木牌组成,上面镌刻着茶道,茶道说,品茶也:
“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第二道,洗杯,冰心去凡尘;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第六道,冲水凤凰三点头;第七道,泡茶,碧玉沉清江;第八道,奉茶观音捧玉瓶;第九道,赏茶春波展旗枪;第十道,闻茶慧心悟茶香;第十一道,品茶淡中品致味;第十二道,谢茶自斟乐无穷。”
未见茶而先见文,有点先声夺人的感觉,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对于茶,喝非品也!喝是饥渴之需,生理之要;品则重在精神享受、文化熏陶、人性伦理洗礼。品茶非在茶也,而在人也!在茶为味;在人则是给疲倦的人消倦;替蒙尘的人洗尘;为利益熏心的人清心。乐茶非乐茶品也,而乐在人品,即有品之人,乐山乐水、乐仁乐智、乐物我神交的自然与玄妙。
进了茗萃苑,就如置身蟾宫仙阙。佛香袅袅,那是素描的郑重。古筝悠悠响起,那是《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接着是仙女般的茶艺姑娘,用银铃般的音色念罢“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千年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的诗词,就按道之序,进行茶艺表演。这时,佛香的白烟飘起馨香,沁入你的肺腑;古筝敲响叮咚的山泉,流进你的心田;古曲颤动着瑶池的旋律,搏动你的心弦;古诗散发着文化氛围,升华你的意境。而茶艺姑娘呢,却用她那禅定的芳艳芳心芳姿,娴熟地表演着茶艺,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茶道的每一个环节,莫不使你入心入神而醉魂。
身临此境,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是否觉得一茶洗诸念,心清意自禅?
品茶入禅悟人生,不能不承认,人乃草木中人。人入草木方为人,草木有人方是茶。人与草木之间的至真至密至醇的关系,大概就是禅意罢。由此,人生如茶,生活即梦,茶禅一体,进入梦中,就可以在一草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的玄机里,发现人生一世,就如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苦涩,几番纷繁,都是茶魂。草木静好,饮茶人好,茶清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