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转载)

2008-03-08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雷锋(转载)
4227字作文:雷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说起他的伟大,人们总会与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等字眼相联系;而对于他平凡,特别是他作为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人们就不一定了解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他鲜为人知的

雷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说起他的伟大,人们总会与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等字眼相联系;而对于他平凡,特别是他作为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人们就不一定了解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他鲜为人知的方面吧。  
  两大爱好  
  宣传中的雷锋,律己有加,显得十分严肃。其实,生活中的雷锋是个很活跃的人。他喜欢写诗、朗诵、唱歌、说快板,还会拉手风琴。他最大的两个爱好是写日记和照相。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对雷锋有很大的影响。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雷锋把自己一天的思想言行一一记在日记中,以便随时检查、纠正偏差。如在1959年8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对各种学习任务能认真完成;自觉较好,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总是要自学到深夜10至11点钟。早晨坚持做早操,没有违犯过纪律,都能按规定去做。”在1961年10月2日的日记中则作了自我批评:“我做事,老好一个人去干,不爱叫别人,生怕人家不高兴……今天,连长找我谈话,他说,火车头的力量很大,如果脱离了车厢,就起不到什么作用……连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使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力量。”正是这样不断的自省自警,使得雷锋能够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雷锋日记中有相当的篇幅记载他所做的好事。雷锋是一个不爱张扬的人,但他会把自己做过的事记在日记中。在他生前,虽然因为受助人或受助单位的表扬反映,组织上知道一些,但他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无人知晓,一直到他殉职,人们才从他的日记中知道了一切。  
  雷锋还喜欢在日记中写诗和散文,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1958年6月7日,他在日记中写了优美的散文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做生活的索取者为雷锋不齿,但也不应仅仅做一个支付者。雷锋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新生活的建设者。这段散文诗充满了哲理的意味,难怪毛泽东在看了雷锋的日记后,有这样一句评价:“雷锋还是懂得一点哲学的。”  
  雷锋日记反映了雷锋生活工作、思想感情的方方面面。有人把雷锋日记的内涵归纳为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4个方面。  
  雷锋的另一个爱好是照相,在他人生的重要时刻,他都会到照相馆拍照留念,小学毕业、到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到鞍钢当工人,他都穿上最好的衣服拍照。雷锋曾说,他有3个难忘的日子,一是1960年1月8日应征入伍,二是1960年11月8日入党,三是1961年7月31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这3个日子,雷锋不仅到照相馆拍照,而且还在照片旁注明拍照缘由及时间。1958年10月,雷锋从家乡望城到鞍山参加工业建设,一路上都留下了他青春的英姿。拍照的爱好反映出雷锋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雷锋的众多照片中,有一张是穿皮夹克上衣照的,这是在鞍钢的时候,有一个周末,雷锋被伙伴们拉进舞厅,褪了色的蓝布夹克和打着补钉的布罩裤与舞会气氛很不协调,雷锋咬咬牙,拿出积攒下来的钱,买了皮夹克、料子裤、毛衣等生活用品。  
  除了自己拍照外,雷锋大部分照片是摄影记者拍的。雷锋入伍不到一年,即成为英模人物,《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都报道了雷锋的事迹,《解放军画报》特派一名摄影记者追踪报道雷锋,雷锋有些照片,特别是做好事的场景照片,是记者根据雷锋所在部队提供的材料,邀请雷锋和当事人事后补拍的,尽管时间上有出入,但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  
  三个愿望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此时正是我国农业合作社迅猛发展之际,农村急需大批有知识的青年去从事会计、管理等技术性工作。雷锋响应党的号召,决定回村当一个新式农民,在7月15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他满怀激情地说:“将来做个好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要做个好工人,拿起工具建设祖国;将来要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雷锋脚踏实地,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自己的3个愿望。  
  高小毕业的雷锋回到村里,当上了农业社的记工员,由于工作勤奋,调入县委机关当公务员。1958年春,望城县人民围垦团山湖,开办国营农场,团县委号召全县青少年捐款购买拖拉机,建立青少年拖拉机站。雷锋积极响应,当月29元的工资,除留9元作伙食费外,余下的20元都捐了出去,是这次活动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表扬了雷锋,并决定让他去团山湖农场学开拖拉机。雷锋非常高兴,到农场不久,写了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望城报》上。  
  雷锋在望城县委机关仅工作了15个月,这段时间是雷锋人生的起步阶段,县委机关同志特别是县委书记张兴玉在雷锋成长的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雷锋思想方面的启蒙老师。张书记借给雷锋的两本书——《把一切献给党》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看过多遍,书中的名言警句,雷锋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雷锋说:“吴运铎和保尔,是每个青年学习的榜样。我要像他们那样去做。”张书记还注重从日常小事着手教育雷锋,被广为传颂的“螺丝钉”的故事,就是一例。  
  一次,雷锋在跟张书记下乡的路上,看见一颗螺丝钉便把它踢到一边。张书记弯腰拾起递给雷锋,要他把螺丝钉捎给机械厂,并说:“做什么都要节约啊!别看它小,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你这公务员也是一样,虽然工作平凡,我们的工作缺你也不行!”这件事对雷锋的教育和启发至少有两点,一是勤俭节约思想,二是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1958年10月,鞍山钢铁公司到湖南招工,当时,南方人舍不得离家到千里之遥的北方去,招工工作遇到困难。雷锋不仅自己报名,还帮助招工人员走家串户做思想动员工作,使鞍钢在望城县的招工任务提前完成。从宁静的望城来到沸腾的鞍山,雷锋实现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生愿望。他认真地填写招工登记表,并把“雷正兴”的名字改为“雷峰”,意思是在这人生转折的起点,要勇攀高峰,后来又感到不太妥,应该到工业战线打冲锋,于是“峰”又改为“锋”。  
  到鞍钢后,雷锋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当时车间里有两种型号的推土机,为了多干活,雷锋选择了较大型的斯大林80号。个子矮小的雷锋在驾驶室里坐着看不见铲子,站着又直不起腰,只好猫着腰干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他仍咬牙坚持。在鞍钢工作的14个月时间里,雷锋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辽阳日报》、《中国青年报》都曾报道了他忘我抢救水泥的感人事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