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

2014-09-14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相看两不厌
667字作文:相看两不厌                夕瑶/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高飞,云消去,青山无语,含情相望。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

相看两不厌                  夕瑶/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高飞,云消去,青山无语,含情相望。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让我震撼,让我痴迷。      独坐,是一种孤独,掺杂着怀才不遇与寂寞凄凉。但更多的是属于李白所特有的清高与自傲。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诗人如此喟叹。他久久凝望着那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业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谁说山水无情?一切的一切,都已在不言之中。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那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虽然始终因怀才不遇而抑郁不平,但却从未自暴自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既然官场不得意,那么便将这恒久的敬亭山引为知己吧。诗人与敬亭山,情感的投契,无言的对望,心灵的交流,早已在心中将敬亭山当做知己。能每日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也许也是一种别致的享受吧。      公元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相看两不厌”,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体会这份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