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红领巾

2015-06-03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别了,红领巾
小学时几百人一同戴上红领巾时,并不曾想过永远摘下这红布条。很难说那时有几个孩童真正领会脖颈上围绕的东西有着何等意义,或许仅仅将它当作所有同龄人必备的装饰品而已。一天从早到晚,都带着它,以至于家长常以

小学时几百人一同戴上红领巾时,并不曾想过永远摘下这红布条。
很难说那时有几个孩童真正领会脖颈上围绕的东西有着何等意义,或许仅仅将它当作所有同龄人必备的装饰品而已。一天从早到晚,都带着它,以至于家长常以此调侃。
正如行走时会忘记自己的鞋、操作时会忘掉手上的手套一样,日复一日地学习与行走,从来不会在意胸前的一抹鲜红。或许红领巾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儿时生活的象征。我早已形成了清晨检查衣领下、胸口前的习惯。因为一天都佩戴着它,以及时不时的遗忘,家中一度堆积了许多红领巾——其中不乏一些破旧不堪的破布。
时间一天天漂流,我这位小孩子也一天天改变。而对于身边的红领巾,我的态度也一步步转变。
升入初中时,才发现并非换了学习的地方,所有的生活习惯都会转变。红领巾自然进入了初中的校门。
孩子的心理都开始发展,或许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又或是受了周围同学们的影响,渐渐对着红色的伙伴生出一番抵触之情。总在炎热时解下它来,毫不客气地、鲁莽地塞入口袋中,直到“有需要”时再重新系上——它在生活中已无关紧要,甚至仅仅作为一个标志,能为集体带来荣誉——另一面红色的旗帜罢了。
“总有一天会摘下它的,永远摘下。”
五月,青年的节日,春天的盛宴。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离开了他们努力、奋斗、尊敬、反感、抵触、自豪的少先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时也有不同的感情。这一刻后,所有的观点、感情都不再具有意义——它们的意义只是一瞬而已。
那一瞬,我并没有感触——只是失去了“少先队员”这一名字,所有的其他事物与以往并无区别。
红领巾被轻轻取下,慢慢进入了口袋中。
我并不骄傲——摘下了红领巾,却又想再系上;我并不悲伤——告别红领巾和童年也是早晚要面临的事情;我有些愧疚——自己称不上“少先队员”这一名字。
现在,我早已忘记第一次在队旗下的心情,已经与红领巾告别。
或许将来回想这件事,才会体验到迟来的苦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