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曹阿瞒
一代帝王曹阿瞒
3905字作文:一代帝王曹阿瞒 曹操这个名字,普天共知,可是,说到曹操的小名,也就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了,曹操的小名叫阿瞒,也叫吉利。不过,据记载,好像没什么人敢叫他的小名,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可
那最后也就剩下两人了,曹丕与曹植。这两个人的最终大决战也开始上演。从历史上来看,曹操最后选择了曹丕。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一:曹丕是长子。按照上面提到过的,曹丕与曹植二人中,曹丕本来就应该当继承人。
二:曹丕文武双全。人曹植有才那是大家都知道并且公认的,但是曹丕也有才那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与弟弟曹植还有父亲曹操并称为三曹,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写七言诗的。他的名声不是很大,是因为他的弟弟曹植发出的光太亮,掩盖了他的光芒(这也是他嫉恨曹植的一个原因,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他逼曹植完成七步诗的经典故事)。更可贵的是,他是个文武全才,他从小骑马、射箭,功夫好是自然的。这样的话,再把他与曹彰还有曹植放在一起,他的优势自然显现出来。曹彰上阵杀敌无人可挡,是个武才。曹植落笔成书字字珠玑,是个文才。虽然他的武功不如曹彰好,文采不如曹植好,但他毕竟是个文武全才啊。
三:我认为,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是因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像”,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曹丕是曹操众多(再次重申,是25个)的儿子中最像曹操本人的。曹操也是文武全才,他领兵打仗绝不输人,写诗作词也是一绝,在这点上,曹丕是最像曹操的。曹丕还工于心计,他夺得了继承权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耍了很多手段(曹操也是知道的),在这点上,他与曹操也像,谁不知道曹操是“天下第一奸雄”?曹操这个人本来就是生性多疑的,这点不仅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是公认的。既然生性多疑,那肯定对谁都不会完全相信,甚至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由于曹丕与曹操的相似,曹操就相信曹丕能像自己一样把国家治理好(毕竟那么像自己嘛),所以,他最终立了曹丕为太子。
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3年后,他离开了人世。曹操一生都多疑,他几乎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他最相信的人:郭嘉。在官渡之战时就已病死,在这之后,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决策太子之位由谁担当时更是无比痛苦,夜不能寐。我想,曹操死前回忆自己经历的种种,一点会有一个想法:如果他这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没有发生过,如果他能做回小时候的那个无忧无虑的曹啊瞒,那该多好。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他注定要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为后人所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