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2014-11-11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战胜痛苦和磨难,才有生的希望。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战胜痛苦和磨难,才有生的希望。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教育两兄弟的责任。
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前往维也纳。不久,痛苦敲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弱。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身残疾和朱丽埃塔的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倍受折磨;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因为美好的爱情产生了贝多芬的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受到了世人瞩目,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边列车上的一位妇人误将他当成脚夫,叫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他照办了。妇人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他先是一愣,而后自然地收起来。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妇人由惊讶变为了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把它留下来。…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见吧,祝您一路顺风,夫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他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他为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却从无所求。他为心中的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他写了不少书,展示了历史的广阔画面,谱写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善行被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世间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他有着优越的地位,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倘若他安于现状,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若干年后,将没有人记得他的生存。
他,就是托尔斯泰。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软弱、胆小、多疑、优柔寡断、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配方,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