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2016-01-13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风景
我的户外有一株榆树,榆钱儿是在这春意最浓的日子里凋零坠落的。我捡起几个来看,一个个干瘪的薄片里包裹着一小团鼓鼓的东西。 这些榆钱儿曾象花儿一样在榆树的枝头一簇簇绽放,绿得发亮。这也是这棵老榆树


   
   我们应以更宽阔的心胸面向星空去印验宇宙的无限之美。我相信“大”和“小”都是无意义的,都缘自人的狭隘的思存方式。关照星空的心应以星月作尺,以万年作度,这样星空便不再遥远,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仅是地球,我们是生活在星辰世界中。
   
   凝望星空,我此时的存在好象正在曼延并与宇宙合一。每一颗星都离我如此之近,我的生命就在这星星的国度里,这里就是我的家。
   
   三孩子的眼睛
   
   每当我看着孩子的眼睛,一种美好的感觉便在我身上涌动。我与孩子的隔膜消失了。我完全融进了那迸发着欢乐的生命的旋涡中了。
   
   孩子的眼睛是水,是自由流淌的水。我时时看到孩子的眼睛中有花儿静静地开放,又归于虚净,只是一个瞬间,就象浪花闪现。
   
   生命渊始于水,无限的水,那柔弱的存在是生命中最原始的深沉的动力,也是生命得以幸福和美丽的渊源。孩子的眼睛象海一样幽深宁静,从那里我看到了生命柔弱的原始力量。
   
   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各种价值判断都是生命原始的心性中生长出的各种做作和形式结构。而孩子的眼睛中没有这些,它是自然的,浑然一体的,那里无极化,无分别,无做作和技巧,那里完全是自由欢乐的原始的海洋。
   
   孩子的眼睛其静也幽深虚静,其动也柔弱飘逸。它的每一个片刻都是完全的,强烈而真实的,犹如花儿开放于现在的时空,那里没有分裂,没有向过去和未来的滑动。
   
   当我们一天天成长的时候,美丑是非等各种做作和技巧也开始生长,形成模式,充塞于我们的心灵也充塞于我们的眼睛。原始的海水退却,消失。生命失去了它的柔软,空灵,宁静。当生命失去了它的原始性,也就失去了它的无限可能性。最终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眼睛成了某种形式,某种结构,它失去了活力而变得僵硬。
   
   知见既是智慧也是我们通向智慧的一堵墙,它有限的结构阻隔了我们的视野,阻断了我们通向无限存在的道路。孩子的眼睛里没有知见,却有灵性存在的巨大深度,它因宁静而深邃,因柔弱而灿烂,因无为而明净,因虚空而博大。我不知心是世界的影子亦或是世界是心的影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外面的世界是极清新而美丽的,即使是一滴水也象珠宝般晶莹闪光。当我们寻找风景的时候,许多人迷失了方向。天堂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儿时的眼睛中。当我们的心从纯净的天国坠落时,外面的世界也在迅速地变易着色彩而变得灰暗。
   
   让我们时时关注如水般清澈,如宝石般美丽的孩子的眼睛,我们会找到生命原初的记忆和美好的梦,也开启一扇智慧的门。
   
   四风景
   
   我们以两种方式走入风景,一是靠知解力,再就是全身心的体验。前者是我们的意识对自然的解剖。后者是用我们自身的存在去投入到自然的存在中并与之融合为一体。当我们捡起一片自由飘落的树叶,用我们的智慧我们能从中欣赏出宇宙的法则和美妙。当这片树叶落入我们自身的存在中,也许我们会怀旧,会伤感,也许我们会获得一份欣喜而觉得枯黄的树叶熠熠闪光。
   
   风景存在于物中,存在于一念之中。在自然的每一个点上,在生命存在的每一个片刻都有无限的风景。老子曰:“法网恢恢,疏而不失”。法,既是道,是造物的精神。在任何物质的结点上,都有自然的法,造物的智慧闪亮。在生命存在的每一个瞬间,一念都能静静地美丽如花儿般开放。让生命重归宁静,与自然合一,在有限中达成无限,让片刻达成永恒。
   
   风景不因颜色而成,不因形式而立,它在我们有分别的意识之中,也在我们无分别的体验之中。
   
   寻找风景无须远足,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有物质的地方,在自我的存在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