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现形记

2020-06-14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阿Q现形记
6889字作文:本来,鲁迅并不认识阿Q,只是和赵庄赵老太爷的儿子是一起教书的同事,有一次几个同事相聚闲聊时,赵老太爷的儿子无意间把他们赵庄的一个叫阿Q的小人物拿来调侃,当然说的是那个阿Q的一些滑稽可笑

本来,鲁迅并不认识阿Q,只是和赵庄赵老太爷的儿子是一起教书的同事,有一次几个同事相聚闲聊时,赵老太爷的儿子无意间把他们赵庄的一个叫阿Q的小人物拿来调侃,当然说的是那个阿Q的一些滑稽可笑的举止行为了,当时大家也只是一笑了之,事后也就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后来鲁迅受赵老太爷的儿子相邀去赵家做客,因盛情难却,鲁迅就去了,当然也让鲁迅遇到了阿Q。 
  却说鲁迅才刚刚进入赵庄,老远就看见一群人猛追着一个瘦高个打。这个时候,赵老太爷的儿子用眼一瞟那个被打的人,然后用平静的口吻对鲁迅等说道:“那个就是阿Q。”鲁迅这才想起来,赵老太爷的儿子曾经给他们讲过这个叫阿Q的小人物。待到走近一些,鲁迅才彻底看清楚那个阿Q样子极其猥琐,长着两只斗鸡眼、一双麻杆腿。 
  对于阿Q的被打,围观看热闹的人倒也不少,不过一个个都不以为然,好像都习以为常了,总之,一个比一个显得更冷漠,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当然也有人在小声的议论着什么,其中,有一个秀才模样人在之乎者地说得比较大声,那是后来鲁迅笔下的赵秀才,有一个黑大个壮汉看起来特别显眼,那是后来鲁迅笔下的王胡,有一个小个子青年则显得瘦瘦弱弱,那就是后来鲁迅笔下的小D。 
  看见赵老太爷的儿子一行人,那个叫阿Q的倒也有几分机灵,就朝他们奔跑而来,并且对赵老太爷的儿子又是点头哈腰,又是打躬作揖,样子极其谄媚。当然赵老太爷的儿子不可能像赵老太爷一样对阿Q大声呵斥,不过也是面无表情,对阿Q的恭维视而不见。 
  鲁迅本来就是个热心肠的人,所以就停下来问那些追打阿Q的人是怎么回事。在追打的一群人的七嘴八舌的讲说下,鲁迅才得知,原来是阿Q试图偷人家的鸡,被他们发现了,而这个阿Q平常手脚就不干净,总是干一些偷鸡摸狗顺手牵羊的丢人事曾经偷庵里的萝卜被老尼姑逮到。今天既然让他们给碰到了,因此就想想教训一下偷鸡的阿Q了。而面对人家的说法,这个阿Q当然是巧舌如簧,理直气壮对鲁迅等人为自己辩解道,他根本没有偷,只是路过看了看。 
  鲁迅是文化人,那些人虽然是一些村夫,不过倒也有几个听过鲁迅的,所以对鲁迅这样的文化人还是比较尊重的。因为没有给养鸡人家造成什么损失,所以在鲁迅等人的劝说下,也就没有再为难阿Q了。 
  阿Q见追打他的人不在追打他了,就得意洋洋扫视了围观的一群人一眼,然后用蔑视的眼睛看了一下那个黑大个壮汉,最后还瞪了一眼那个瘦瘦弱弱的小个子年轻人,对于阿Q的瞪眼,鲁迅等人分明看到那个瘦瘦弱弱的小个子年轻人在阿Q的瞪眼下瑟瑟发抖。 追打的人离开了,围观的人见没戏看了也就渐渐地散了。 
  这个时候阿Q就又唱着不知从那里学来的戏文,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了。 
  鲁迅在赵老太爷家吃过中午饭以后,由于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应酬,所以就向赵老太爷的儿子提出他想一个人在庄子里转转,因赵老太爷的儿子还有一些迎来送往的应酬,当然就让鲁迅自便了。 
  于是鲁迅就独自一个人在赵庄里随便转游了起来。从规模来看,赵庄是个大村庄,人口也不算少,而从人们的穿着以及居住的房子来看,赵庄是个有穷人也有富人的庄子。 
  悠悠逝水从赵庄前趟过,从风土人情、建筑物格局的布置以及建筑风格来看,赵庄大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只是有一些没落和沧桑。 
  鲁迅是一边转悠,一边欣赏,同时也是一边叹息,当转到庄西头的时候,忽然见一个年大约80多岁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晒太阳,看老人的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面貌还不错,因鲁迅自从见了阿Q之后,阿Q这个小人物的影子总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就走上前去与老人闲聊,当然也就有意无意打探阿Q这个人了,并且还询问了一些关于阿Q的家庭情况了。巧的是,老人不仅认识阿Q,而且还对阿Q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从老人的讲述中,鲁迅才知道阿Q以以及他家原来一些家庭情况。 
  原来阿Q一家并非赵庄人,也记不清是那一年了,阿Q的祖父祖母来到了赵庄,开始祖父给人家打打短工,而祖母则是给那些有钱人家做一些浆洗的临活,渐渐地夫妻两就在赵庄定居了下来。由于夫妻两苦吃苦累,几年下来,也置了一亩薄田和一间旧屋。可惜夫妻两美中不足的是养的孩子不容易存活,一连生了几个都夭折了,直到40多岁生下阿Q父亲的时候,才活了下来,可是在生下阿Q的父亲以后就没有再生育了,所以对阿Q的父亲就难免娇生惯养了,所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随着阿Q父亲的逐渐长大,阿Q的父亲在父母的百般怜爱下也就养成了个好吃懒做的性格,并且还学会了耍钱,而夫妻两这个时候已管不住阿Q的父亲了,因此阿Q的祖父在人们面前总是唉声叹气,后来一帮穷哥们就给阿Q的祖父出主意,说道是:“也许孩子成家以后,有了老婆孩子可能就好了。”就这样阿Q的祖父祖母就给阿Q的父亲张罗娶了媳妇。阿Q的父亲在娶了媳妇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倒不去赌了,阿Q的祖父祖母自然是欢喜异常。当然,阿Q的父亲母亲并不象阿Q的祖父祖母一样养的孩子不存活,才几年的功夫不仅生下了阿Q,还给阿Q添了几个弟弟妹妹。后来阿Q的祖父祖母相继过世了,阿Q的父亲在一帮赌徒的引诱下又重操旧业走了赌钱的路,后来还抽上了鸦片烟,因此不上几年的功夫,就把阿Q的祖父祖母手上置办的产业给败光了,阿Q一家人没有了住处最后就只好栖身于土谷祠了。后来阿Q的父亲还卖了阿Q的弟弟妹妹,因为阿Q大了,就没有人买了,阿Q的父亲最后是连老婆都给卖了,阿Q的父亲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年三十晚上死了,于是一家人就只剩下了阿Q了。在父亲死了之后,阿Q就跟一帮小混混混到了一起,而小混混们没有正当职业,所以小偷小摸在所难免了。 
  鲁迅不由感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实,在旧中国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又何止一个阿Q呢!象阿Q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可以说阿Q则代表着一个群体,代表着一个阶层,因此鲁迅回去以后就奋笔疾书写下了《阿Q正传》。 
  当鲁迅的《阿Q正传》的发表以后,一下子就在赵庄传开了,当然一时间阿Q就成了赵庄人的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了,阿Q自然就小有名气了,反正是去吃大户也没有人再驱赶了,偷鸡摸狗也没有人吱声了。因此阿Q日子过的好不开心快乐,所以阿Q每天都得意洋洋地在一帮子穷哥面前显摆。正当阿Q在赵庄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在中国大地上却发生了一件大事——七七卢沟桥事变。 
  “日本预谋占中国,狼子野心已昭然。”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寻找的侵华借口,也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小日本对中国的觊觎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侵略中国已是蓄谋已久。因此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对中国的侵略也就由偷偷摸摸变成公开化了,可以说日本侵略者是彻底撕破了他们的伪装,露出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七七卢沟桥事变,是小日本鬼子对侵略中国找的借口。从此日本鬼子的铁蹄就任意践踏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飞机大炮是整天明目张胆地在中国大地上狂轰乱炸,一时间是烽烟四起,狼烟遍地,狂轰乱炸过后的地方是尸横遍野,一片废墟。日本鬼子每到之处无都是烧杀抢掠,致使多少无辜皆枉死,多少百姓尽遭殃。而能够活下来的老百姓也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