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农谚
闲话农谚
4162字作文:我们华宁县城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坝区,只是这个坝区实在是太小了,比起邻县通海县城的坝区,江川县城的坝区,澄江县城的坝区不知要小了多少倍,即便是华宁管辖的盘溪乡镇的坝区都要比华宁坝区大得多
到了稻谷扬花时季夜里是不能下雨的,否则就是谷子扬花遭夜雨,因为稻谷扬花的时候,如果夜晚下雨的话,就出现酒糟谷然后变成秕谷了,因此人们常说谷子扬花遭夜雨,人在难中遭语言,这个好像诗经里的比兴的修辞手法。
在立秋之前气温是比较高的,而进入农历七月立秋,就是秋天了,七月秋风渐渐凉,在立秋之后,到了8月的中旬的处暑节令,气温却出现短暂的回升,这个人们就会说秋前秋后秋老虎,而无论是秋前还是秋后都是庄稼生长的旺盛期。可以说田地里的稻谷包谷等庄稼趋向成熟,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在夏季庄稼在喜阳光照射的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如果不下雨就会造成秋后的减产,因此就有只怕秋来旱的农谚了。
秋收以后,进入农历九月的霜降和寒露节令,就开始种小春了,我们这里素有“霜降麦子寒露豆的”说法,也就是在霜降节令必须把小麦种下去,在寒露节令栽豆。必须把蚕豆栽种下去,否则就出会苗不好而影响收成。当然也种菜籽。
中秋节,又称为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等,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团圆节,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八月十五,当然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了。中秋节人们都不希望下雨,都希望皓月当空,一家人围坐一起团团圆圆的赏月,可是农民却期盼中秋节这天晚上有雨,因为中秋节这天晚上下雨,就预兆着来年的春天雨水均匀,小麦和蚕豆获得丰收。如果中秋节是月明星稀的话,只能预兆来年的春天将是春雨贵似油了,虽然有的小麦蚕豆可以引水泡,但雨水本身是带有一定的氮肥的,所以人们常说”泡齐腰,不如揽头浇。
另外我们这里还是有土黄天的说法,正土十八天,反土十八天,一共36天,如果在土黄天的日子是连续下雨的话,小麦就栽种不下去,因此就有了“土黄天,下雨天,吃麦种,破犁烟的说法。也就是由于小麦种不下去,没有吃的就只能吃麦种,没有烧柴烧就只能破犁耙烧了。
一般地,人们讲的正土十八天,如果头六天下雨的时候,就准第二年小春生长期间有雨,小春就会长势喜人,如果是中六天下雨的话,就会准的栽秧时节下雨,如果是最后六天下雨的话就会准的秋收时节下雨。
进入冬天的季节,别地方都已经是大雪纷飞了,但我们华宁是很少有下雪的年份的,在我的记忆中,才下过两次雪。不过我母亲说进入59年的时候,倒是下了一场大雪,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虽然坝区不下雪,但大霜却几乎是年年都下,我们小时候,在冬天的季节里,早上开门一看,水田里和小河里几乎结了厚厚的冰,当然太阳一照就融化了,而山上倒是几乎每一年都下大雪,在我家门前,抬头远眺就能够看见东边高高的山顶上几乎是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的,因此我们这里素有“雪落高山霜落洼”的农谚。
对于在华宁的冬天,除了下雪和和下霜以外,还经常下凌,要是麦子和蚕豆以及菜籽被黑凌吹到了,蚕豆和小麦以及菜籽都会减产,被黑凌一吹,蚕豆花,蚕豆荚没有饱满就变成黑色了,而小麦和菜籽多数是空壳。
我坐班车往返盘溪与华宁上班的时候,经常看见在登楼上村子后的风吹口一带,在冬天的季节里,公路上下的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凌条子,本来是郁郁葱葱的松则变成冰条子,我母亲还给我说过,在解放前,我三舅挑豆腐去盘溪卖转回华宁的时候,想着坝区的人大概都没有见过凌条子,就抱了两坨放在装豆腐去卖的筐里挑了回县城给她们看,可惜到家的时候融化了很多,一大。当然如果要下雪首先是有预兆的,当天空满布高、低层云,在中午间,太阳则露了面, 人们称“开雪眼”,这为下雪前的预兆。其实,雪一下就是连续三天而凌就得连续下九天了,人们称为雪三凌九。
本来人们经过了春播、夏耘、秋收获的辛苦劳作,进入了冬天的季节,就应该歇一歇了,可是在农村却依然很忙,称为“忙时腊月”,“冬到年到年到,腊月二十四送灶”,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到来初一农民们才可能有时间歇一歇,因此人们会说,过了年,歇一歇,而等到开春,随着春天的到来,农活也出来了,人们就又有得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