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红尘,心无罣碍
看破红尘,心无罣碍
一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唯有参透宇宙人生的真理,才能究竟解脱。什么是宇宙人生真相呢? 释迦牟尼在《佛譬喻经》中说
一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唯有参透宇宙人生的真理,才能究竟解脱。什么是宇宙人生真相呢?
释迦牟尼在《佛譬喻经》中说:在一个寂寞的秋日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一只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旅人竟跑到断崖绝壁之上,他看来是毫无办法了。
幸好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伸向崖底。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老虎见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逃离,懊恼万分,在崖上狂吼着。
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护,终于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然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海面上怒浪澎湃,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它们正张开大嘴等待着他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在赖以生存的藤蔓的根接处,出现了一白、一黑两只老鼠,它们正在交互地啃着藤蔓!
旅人拼命地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儿也没有逃开的意思。
在旅人摇动藤蔓时,树枝上的蜂巢滴下蜂蜜,旅人将蜂蜜舔到嘴里:“多么令人陶醉啊!”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恐怖境地。
仔细读来,这是一篇美文,仿佛现代派作品,充满隐喻和哲理。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如一个孤独的旅客,在无尽寂寞的人生路上慢慢行走,家族、亲属、朋友……一个个先后离去,变成路边的白骨。你看见死亡,感到疑惑、痛苦和恐惧。但死亡就像一只凶恶的老虎,不断追赶,随时都准备夺去你的生命。死亡把你逼上绝路,上面绝壁,下面是贪嗔痴三条毒龙的地狱。在逃亡的路上,你遇到了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这些让你贪恋的东西。你在贪恋这些东西时得到了片刻的安静,自我安慰着:我还不会死!于是享受起食、色、财、荣誉、睡欲这些如蜂蜜一样甜美的东西。可是白天和黑夜就如同两只执着的老鼠,昼夜不停地啃噬时光的藤蔓……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参透了缘起性空和因果轮回,并在一念不生一念不灭的空性状态中看见了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六道轮回。并把前三种归为三善道,后三种归为三恶道。佛祖又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的心生出来的幻象。佛曰: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唯有看破诸法空性,才能无畏、无惧、无忧、无怖,摆脱生死轮回,获得解脱。
有一个系列照片,非常有意思。镜头从百亿光年开始,慢慢拉向千万光年,十万光年,直到人体手上的皮肤,再到皮肤里的细胞,又把细胞放大无数倍。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依次进入眼帘,后人体的细胞,细胞里的原子、电子慢慢呈现。人体内的原子和电子构成的小宇宙和我们肉眼看见的大宇宙何其相似,一样繁星点点,一样美丽神奇。最后作品下留下一句话:我们看见的宇宙是在我们的体外,还是在我们的体内?的确引人深思。原来我们的身体,也全息了整个宇宙!可见我们的身体也是空的。
佛说:万法空性。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无心人(探道人)有诗云:无门无派无心肺,无国无教无心人;无有权威无圣人,无有宇宙人与我。读后亦是烟火尽灭,身心俱无。
二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禅在不言中。悟者自悟,迷者自迷。
一代名僧南怀瑾云:“斗利争名滚踏行,红尘百丈舞升平,逛庙烧香贪富贵,宝鼎真经几个听!”红尘滚滚,苍生难度!
有一佛偈说得透彻:“红尘本来未曾有,贪爱之心生红尘。尘不迷人人自迷,迷悟只在一念间。犹如梦中般般有,醒后方知假当真。人生一世空悲喜,生死何曾带一文。无常二鬼司其便,一气不来悔痛心。劝君早日梦中醒,成佛作祖是自心。”佛说明心见心,识心离相,非红尘被你看破,是世人之本来清净不生不灭的真心,见染着了世俗迷惑等种种邪见,故有生死种种无常颠倒。看破红尘,其实并没有红尘可看,执着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心。
“看破红尘”这一词语并非来自佛学,佛学只说“六尘”。据说“看破红尘”是中国古来的文学家,受到道家自然无为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唐.李白《相逢行》说:“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唐. 杜审言《泛舟送郑卿入京》云:“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唐. 陈子昂《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云:“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宋. 晏几道《生查子》云:“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中也说“有城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见红尘是指世俗的人间繁华景象。佛法中不讲红尘,也没有讲看破红尘,只讲到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必须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才能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的行为,佛法称此为造业。造恶业下堕地狱、饿鬼、畜牲的三恶道;造善业则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多变的。只有看破,才能放下。
看破放下了就会心中无事。俗话说:心中无事天地宽 。到处都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看破放下了就会心中无物,“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到处都是净土莲华,无有挂碍。禅宗有言“大隐隐于市廛,小隐隐于山林”。这也就是说,心有无所执,身无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自由自在。山林的穷山恶水,毒虫猛兽,都不能使你烦恼;市朝的繁华喧嚣,人来人往,都不能让心动摇。
听那中央电视台说小品相声的名家经典名言:什么是幸福?就是我吃肉,看着别人啃骨头!这样的分别心,就是自寻烦恼。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无法看破;而有的人天生就有慧根。有一则小故事,是说一个九岁叫亲鸾的小孩看破红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