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游记之科技馆志愿服务

2012-02-08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脑残游记之科技馆志愿服务
5491字作文:<1>   2012-1-25   “真不好意思,初三就让你们来辛苦了。”身着黄色衣服的上级如是对我们说。   我小声:我们高二。   豆豆提醒我“他说的是,大年初三。”   哦。  

<1>  
  2012-1-25  
  “真不好意思,初三就让你们来辛苦了。”身着黄色衣服的上级如是对我们说。  
  我小声:我们高二。  
  豆豆提醒我“他说的是,大年初三。”  
  哦。  
  其实我们的社会实践学时很够用,这种经历对自招也毫无帮助。贺婷说:科技馆提供的工作餐很好吃。暂不考证其是否真实,难道,我们真的就是为了一顿饭?  
  我的理智不能解释我的行为很久了。  
  对于报名一事,当时是这么想的:寒假嘛,不能让自己烂在家里。我一时脑热,还拉了个垫背的。  
  事前打听了一下,据媛媛所说,去的时候一定要打扮得特别huaision,戴美瞳啊蹬靴子啊。这样就可以分配到相对不那么累的区域。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可惜我娘让我穿得像扫厕所的一样就把我拎出了家门:“干活就要有个干活样!”  
  打量自己这身装扮,心想:糟了,肯定要去儿童区。  
  集合的时候一女没好脸地瞟我一眼,这种事,很无奈的,眼珠子长在人家脸上。况且咱理亏不是,简直就是活该被瞪。只是我觉得吧,什么都有个期限,免费被瞪了这么久,也算是抵过债了,再瞪就该上税了。  
  我默念:千万不要分到儿童区不要儿童区不要儿童区……  
  所以果然,儿童区。  
  俺们那旮瘩叫做:小小建筑工地。供五岁以上小盆友摆积木盖房子用。  
  我们的任务:没事儿瞎张罗、给小盆友带黄色安全帽、维持秩序、避免发生踩踏事件。等等。  
  一共三个人,轮休,每人工作四十分钟休息二十分钟。  
  我一般比较无能,只会站在上头杵着。脑子迅速神游。可是有个很残忍的事实,无论我企图神游得多遥远,最终也会绕回到近来事件。从前,那些空白的时间、可供思考的时间对我来说很珍贵,可以解决太多问题。如今它们毫无用处,只让我百无聊赖。  
  我想知道,究竟从何时开始我被剥夺了思考的能力。  
  我懂得的一个可怕的过程:量变到质变。  
  成长嘛。稳重嘛。  
  那个黄衣上级怒斥我时,我几乎笑脸相映。吓得自己一跳。  
  我对于种种常见的现象,总是充满不解。比如,明明是一个孩子在玩一个无所谓智商的游戏,家长为何要焦虑的站在下面观望,为何要不时指点,关于帽子戴得正不正,关于积木搭得齐不齐。甚者怂恿孩子从别人手中争夺积木,从别人身旁一跃,占到有利位置。  
  呵,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插队也是呢。  
  啪——孩子的小脸定格在家长满怀期待的镜头里。  
  我散了一地的不解。  
  由于我常常不解,这些年我在做自己的思想工作,核心就是:不要纠结,脑残一点有何不可。  
  这才是脑残游记系列的起因。  
  <2>  
  人有了思考的能力,有痛感,世界才如此美妙。  
  若是问,人活着是快乐点好还是痛苦点好?答案必然快乐,然而快乐久了便是一种隐隐的痛苦。这种想法岂不是很辩证、很欠揍?  
  笔者不寻揍了,来,亲,我们继续脑残游记。  
  晃荡晃荡就到了我们最喜爱的节目——吃午饭。只有半个小时哦!由于笔者对吃这项运动并不敏感,恕我忘记了菜谱,这里不详述了。但我吃饭时焦急的心情依然真切,因为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刷牙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戴牙套的人,你懂的:不刷牙。绝。对。会。死。  
  此话题太重口味了,不适合用来调侃,跳过。  
  值得交代的是:没死成。  
  下午更加凶残,小孩一窝儿一窝儿地涌入,只得计时十分钟一次十个人分批放行。小孩互挤互掐以及家长斗智斗勇的局面很快形成,我们一脸无奈,我们无可奈何。  
  小孩儿们使出浑身解数,有利用自己体积小的优势钻空子的…有问候我们新年快乐的……(好吧我邪恶地理解他们的用意了。)  
  家长A:“XX你往前点站啊!”  
  家长B:“诶那个小孩怎么跑我们小孩前面去了?”  
  甚至有的恨不得自己上前去扒开别人家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开辟一条星光大道。  
  如果这是电影,此刻画面会稍微波动,开启主人公回忆往昔模式:  
  小时候。小时候。  
  我站在滑梯口处,胆怯且迷茫。每当有人向我走来,我都侧身。结果是,很多人已经把滑梯玩了好几个循环,我依旧呆站在上头。我的亲人都很着急,“你快下来啊!”“凭什么让给别人,下来啊!”“你个窝囊废!”所以我更加胆怯,更加迷茫。  
  这个场景记得太深刻,简直可以单曲循环。  
  我只需要向前迈一步,公平地享受属于我的权利。在一个人小时候,本来简单的事都可以变得很难。我越是畏缩,亲人就越急迫,从而使我更加畏缩。  
  画面波动,切换回现实。  
  小孩子们流的汗水、泪水、口水与我们的汗水、泪水…(别邪恶,没了。)…混在一起。我体会到了蓝领的心酸,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念。(弘扬主旋律,附:马帝的笑脸一枚,请自行脑补。)  
  笔者很虚荣,喜欢被人夸,尤其是被人夸年轻。但到了儿童乐园,管你年轻不年轻,一律当阿姨。被小孩喊阿姨也就算了,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家长同志,不要欺负人好吧,怎么连家长也叫我阿姨?不带这么玩的。哼!我。不。高。兴。由于我不高兴,我就以牙还牙,我也叫她阿姨。她愣了几秒钟,转头走掉。  
  不久后我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满足,终于有人把我当孩子了——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换班的时候,我从积木堆里爬出来,脱了工作服往外走。一名排队等疯了的家长曰:哎呦,怎么这么大的小孩也跟着玩啊!  
  玩你个大脑袋!  
  碰到哪种很没文化的家长真是无奈,焦急排队中的她对另一家长说:“您的孩子够五岁了吗?那么小怎么行啊!真是太没有安全隐患了。”  
  你赢了,你就是一安全隐患。  
  当然,还是存在一些有文化的家长的,这让我多少有些欣慰。他指着介绍牌子上的“Pavticipation”说,拼错了,第三个字母不是v,是r。这种错误实在丢人,我赶快洗清罪名:“我是志愿者,今天刚到的。”意在说明, 与我无关。  
  总的来说,在儿童乐园的经历可以概括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  
  媳妇都熬成婆了,才放我们回家。  
  附一段与主题无关的:与AD在麦当劳会面经过。  
  AD是我的初中同学,值得交代:性别女。性格阴晴不定、多面,笑起来很猥琐,严肃起来像生气。她在言语中多次透露对笔者的爱慕之情,笔者分析是因为笔者对她经常爱搭不理。所擅长与王火山近似:丢自己的脸、丢别人的脸。  
  所以你们明白,我的朋友们都是些这样的人。相处起来毫无压力。  
  过程不详述了,记录一些搞笑对话。这也是少有的能与我“环环相扣”地斗嘴架的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