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草原
21392字作文:编辑词条 内蒙古目录 简介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 气候特点 土壤特点 首府资料 历史沿革 建国后主要领导人 行政区划 人口 资源宝藏 电讯 民族风情 民间文化 传统服饰 经济建设 知名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
鄂尔多斯婚礼: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
[编辑本段]传统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主要部分。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平时牧区妇女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绸缎缠头。蒙古袍是牧民喜爱穿的衣服。袍子宽大,长袖高领,钮扣在右侧,衣边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色因人而异。腰带是穿蒙古袍时,扎腰用的长带,多为绸缎布料,颜色与袍色协调。男子扎腰带,把袍子向上提,显得精悍潇洒。而女子则把袍子向下拉展,显得苗条矫健。牧民穿的靴子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靴,靴头尖向上翘,靴腰长有图案,四季都穿。另一种叫马靴,圆头长腰,结实耐用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2006年经济建设主要数据:
生产总值:4790亿元
财政总收入:712.88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3.34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913.7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06.2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5.27亿元
进出口总额:59.47亿美元
旅游总收入:279.71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036.56亿元俄罗斯
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
[编辑本段]知名企业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集团、神化东胜煤田、鑫泰集团、大兴集团、东方路桥集团、新大地、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希望稀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金点圣火广告公司、蒙西建材、包钢集团、包头铝业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北方重工集团、二零二核工业、鹿王集团、华资集团、小肥羊、河套酒业集团、草原兴发集团、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TCL 王牌电器有限公司等等
[编辑本段]高校建设
1 内蒙古大学 呼和浩特 本科 http:///school
15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市 专科 http://btzy.nm.edu.cn/
16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http://.cn/
22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专科 http:///
28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自治区 专科 http:///
29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http:///
31 赤峰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厅 专科 http:///
34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专科 http:///
37 通辽职业学院 通辽市 专科 http:///
[编辑本段]内蒙古的中国之最
1.内蒙古是中国侵入岩期次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省区。其中大兴安岭是我国中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
2.内蒙古地区是亚洲白垩纪至第四纪最著名的化石产地。特别是第三纪化石,从始新世一直至上新世,地层发育最全,是世界公认的亚洲的"标准剖面"。
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1985年出土的距今1.2亿年的"查干诺尔恐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骨架。装架后体长22.4米,背高7米,抬头高12米。
4.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骸化石。
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通古尔盆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产地。
6.内蒙古赤峰市平顶山冰臼群,是中国北方发现的最大的冰臼群。类型最多,规模最大,分布位置最高,30多个冰臼呈南北两个群落分布,相距400多米,冰臼全在海拔超过700米的山脊上。最大的冰臼直径达4.5米,深约1.9米,口小肚大底平,规则而完整。
7.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发现的"环形水系"陨石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四个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坑。
8.内蒙古乌海市老石旦煤矿附近出土的老石旦硅化木是我国出土长度第一的硅化木化石。长38米,根部直径0.87米,地质年代为石炭二迭纪。
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的大窑石器制造场,是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旧石器时期采石场。
10.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碧玉龙,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型玉器。据考证,距今约5000年,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物。色墨绿、体卷曲,高26厘米,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洁圆润。龙体伸屈刚劲有力,长鬃高扬,显得极有生气。
11.内蒙古是中国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区。阴山山脉、乌兰察布山岩及贺兰山脉号称"三大岩画宝"。
12.以坛、庙、冢为标志的代表其最高发展阶段的红山文化,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广、最集中;原始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多;原始艺术成就最高;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古国"。
13.以大中小三级石城址为代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广、最集中,社会组织和防御设施最完备,是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原始城市和原生型"方国"。
14.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国最早培植成功原始农作物糜子的地方。赤峰郊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稷(糜子)籽实,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15.内蒙古是中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其中在包头市区至石拐的公路17公里处,保留有最完整的一段赵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余太乡和包头固阳县境内有我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前者长200多公里,后者长近百公里。
16.横穿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秦直道",是2000年前中国最早的高等级公路。史料记载:"道广五十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干八百里,堑山堙谷,直通之"。
17.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
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辽代万部华严经塔中发现的"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元代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