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动的故事

2011-12-02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令人感动的故事
5439字作文: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一:赵普报道灾情时潸然落泪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感动,为什么我们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因为我们爱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


  一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二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年轻妈妈怀抱女儿遇难 女婴含乳头吮吸活命  
  龚晋是一名年轻的妇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妇科工作。5月12日刚好飞抵成都探亲。5月13日,龚晋来到重灾区都江堰参与救援,他在现场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三天来,他抢救近200名伤者。回忆起连续几日的救援场景,龚晋不胜唏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5月16日,龚晋加入了广东省第二批医疗救援队,在绵阳周边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开始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投入“战斗”,他在现场以更加坚强的声音去鼓励那些伤者:放心,你们要挺住。  
  地震了我要救妈妈  
  本报特派记者王坚施斌唐学仁为您报道“地震了,我残疾的妈妈一人在家里,我要去救妈妈。”四川汶川强震发生时,正在上自习的何彦新冲下教学楼,顾不上仍在持续的余震,一口气跑了二里多路,将高位截肢的母亲救出危房。而何彦新的父亲也在地震发生五天后,从打工的呼和浩特星夜兼程赶回老家,劫后余生的一家人终于在学校帮助搭建的防震棚中重逢了。  
  今年上九年级的何彦新,就读于我省陇南市文县范坝初中。母亲高福秀因病左下肢高位截肢,父亲何国全独自一人在呼和浩特市打工。5月12日发生地震时,在校的二百余名学生正在午自习,学校领导反应迅速,几分钟之内就将全校学生疏散到操场安全地带。就在老师们统计学生人数时,一位老师发现何彦新在人群中默默流泪,老师上前询问时,何彦新说出了自己的焦虑:“地震了,我残疾的妈妈一人在家里,我要去救妈妈。”说罢,何彦新不顾持续的余震,一路狂奔,奔向独自在家的母亲。  
  与此同时,正在厨房砍竹子的母亲高福秀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慌了。看到儿子到来后,高福秀才稍稍平静。得知何彦新家六间房屋全部垮塌,父亲何国全打工未归后,何彦新所在学校的老师们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帮助,当天就为他们搭建了临时防震棚。  
  地震发生后,远在呼和浩特的何国全在第一时间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花了整整5天时间赶回了家。对于此事,何国全告诉记者,“天灾无情人有情,房子倒了可以再建,只要人在就好,尽管家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们会通过生产自救,尽快从灾难中摆脱出来。”  
  地动山摇他扛起50娃生命之门  
  本报特派记者金奉乾唐明陇南灾区为您报道昨日上午11时,武都区城郊乡深沟村的受灾村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在倒塌的废墟中清理被掩埋的粮食和物品。和村民们掩饰不住的沉重表情不同,正在村办小学废墟前上课的孩子们,脸上却洋溢着久违的微笑。因为,孩子们见到了他们敬爱的老师———巩永祥。  
  废墟前老师为学生们上课  
  在深沟村,整个村子显得格外宁静。但是,这种地震后暂时的宁静很快被学生们整齐的喊声打破:“老师好!我们要上学……”原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在学校变成废墟的情况下,50多个小学生在震后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的巩老师。大家站在老师的面前,虽然手里没有拿课本,但是,他们一样高兴。记者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年龄最大的仅为9岁。  
  地震时老师顶门框救出50名学生  
  许多村民指着眼前这位已经63岁的老人说道:“巩老师是我们的恩人。”5月12日下午地震时,巩老师正在为二年级的学生上数学。刹那间,课桌在晃动,教室的墙体也在晃动,而且巩老师也明显感觉到头脑发晕。“不好,地震了。”巩老师撂下书本,马上把全体学生向教室外疏散。没等孩子们跑出去,教室的土坯墙便出现了坍塌,尤其是教室门口不停地往下掉土。  
  许多还在教室里的学生吓得不敢往外跑。紧急时刻,巩老师跑到已经出现坍塌的教室门框处,用肩膀牢牢地顶住了门框,让50多个孩子从他的身边往外跑。正是巩老师拼着命,才让全班学生脱离了险境。但是巩老师和最后离开教室的两名孩子还是不幸被房顶掉下的木头砸伤了。  
  但是,即便受了伤,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巩老师还是冒着教室墙体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钻进教室,将同学们的课本从尘土和瓦砾中刨了出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