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之行

2014-11-22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分类:记叙文 共有条评论

土楼之行
3898字作文:旅游日记之土楼之行             Part 1  土楼·前                  到了龙岩,自然得去那处远近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了,便是永定土楼。论起土楼,

旅游日记之土楼之行                     Part 1  土楼·前  
                   到了龙岩,自然得去那处远近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了,便是永定土楼。论起土楼,我心里并没有多大的感触,自然也没有特别多的修饰词,总觉得在电视上见见也就算了,反正就是那个样子,能有多大的改变?但总归是要去的,于是一路上我就在想着派大星的房子,似乎真有点土楼鼻祖的样儿。          正午的太阳还是那么毒辣,刺眼得让人只能眯着眼。即使撑着伞也是全身炽热,真有种霹雳火的感觉。          导游只是戴着顶帽子,便开始口若悬河,细碎的光散在她的身上,连我为她觉得晒,她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晃晃悠悠地跟着导游走了一段路,听着她细致耐心的讲解,内心也平静了不少。          开头的介绍,自然是千篇一律的形容词,“历史悠久”、“独树一帜”、“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我撇嘴微微一笑表示了解,她接着又说起了土楼的历史,又是一段很长的路程,我走着腿有点酸了。接着又佩服地朝她那看了一眼,“你不热吗?”          她一愣,然笑,“不热啊,都被晒习惯了。”          “那你刚来的时候,不热吗?”          “刚来吗?”她有点疑惑,又笑,“像这里的导游,一般都是嫁进来的媳妇或者是土生土长的土楼人,我是女儿,当然不热咯。”          我倒是对这饶有兴致,“在你们那儿,能住多少人?”          “这倒不一定,最大土楼能住一千多,一般土楼可供三代或者四代人居住。”          我接着又问了许多问题,譬如住在土楼是不是有许多小孩子可以一起玩,会不会几户人家不合,亦或者发生纷争的时候怎么办,她都为我一一解答了。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倒听得很仔细,竟拿起笔来记录。          “你和一般的游客不太一样呢。”她看着我,见我来了兴趣,接着又说起了土楼的构造,“土楼有四层,一层是厨房和餐房,对外绝不开窗,二层是仓库,三四层则是居室,中间还有祖堂,楼内还有水井,浴室和磨坊等设施”,顿了一下,她又告诉我,“土楼的布局其实是非常严密的,是按照太极八卦来建造的。就拿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的振成楼来说吧,共有三个可进出的大门,分别是前门以及左右侧门。全部是花岗石块拱建而成,按八卦中 "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杂木板坚硬厚实,大门一关,内门栓一栓,不仅可以抵御外敌,而且也不怕火烧枪打。八卦门各自关闭会自成院落,卦门开起就连成了一个整体。”          我有些惊异地听着,没想到“派大星的房子”竟然构造得如此巧妙。          见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她益兴高采烈地说着:“振成楼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但有趣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专业的文字,流畅的回答,清晰的声音,不急不缓的语速,我听得连连点头,笔在本子上快速地记着,不过还是跟不上她的语速。我干脆丢了笔,按下了录音键,继续听着。          “外层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等混合而成的,内部则用黄木和山木。夏可防暑,冬可抵寒,有暖气和空调的作用。虽然土楼建造工期长,但是坚实牢固,防风防水防震好,有的甚至防火。尤其是防震这一块……”          我边听边想:既然防震那么好,那干脆全国都建土楼吧,哈哈,那样也不怕地震了。我继续想着,嘴角咧开一个弧度,虽然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想想便让人激动,这样就不会感到孤单了吧?          毕竟在一大幢土楼里,即使是独生子女,周围也有好几户人家,孩子们可以玩在一起,大人们也可以泡茶聊天。既然是生活在一起,也不用顾虑那么多。每次走出房间,定会碰上那么几个“邻居”,即使不聊上几句,也可以微笑颔首问好,淳朴的气息,肯定是比如今冷漠的居民楼好多了呢!          “……走神了呢?那不远处就是振成楼了。”导游催促着我向前看。                    Part 2  土楼·时  
                                                   一进振成楼,就感到一阵清凉,浑身的燥热都不复存在。而这种感觉,并不是在空调房中的那种清凉,而是感到身体四周,都被迎面扑来的风包围着了,也许,更准确的说,是清爽。          身边的风,倒别有一番风味,不是平常中自然中的花香,或者青草味儿,抑或着雾霾味,而是那种特殊的土楼味儿,好像一坛尘封了几十年的女儿红,香醇,厚重,携着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          而那风掀起的发丝,轻抚着脸庞,凌乱在耳边。          若此时有个古典美人站在这儿,娇美俊俏,肤若凝脂,柳眼眉腮,巧笑嫣然,手如柔荑,指若春兰,将发丝别在耳后,配上这么一幅土楼景,定是已觉春心动了吧!我傻傻地臆想着。          土楼的地板肯定不是大理石做的,也没有城市住宅中的那样光滑干净。整洁是有的,虽然地上生长着苔藓植物。这才是真正贴近自然的家园吧!          愉快地漫步在这奇妙的“派大星房子”中,脑中灵光一现,稍稍改变了几个词,于是就诞生了这首土楼思:          清风棕墙黑梁,          茶香馥郁景靓,          阴阳水井清凉,          漫步随想,          赏景人在客家。          想着,我忽的感到羞愧,嘿,之前是谁,带着点不屑的语气说“反正就是那样子”啊?有些东西,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去看上一番,才会令有感触吧。          世界的奇妙,就在于我们可以不断欣赏与感受,过程中,产生心灵与美景碰撞的火花。          一不留神,我又落在后头了。小跑几步跟上导游,恰好她正要带我们去品茶。          “客家人,可是很热情好客的。”她说。          坐在椅子上,导游得心应手地泡着茶。温置冲泡,动作娴熟而快速,又不缺优美。          在沸水的冲泡下,杯中茶叶恰似嫦娥舞翩跹,轻灵美好,渐渐的,茶叶缓缓沉入杯底。那杯中只剩下一两片较调皮的茶叶,或沉或浮,宛如可爱的精灵。而那沸水蒸腾起的雾,氤氤氲氲,缠绕在指尖,飘忽悠荡,有种似虚似幻的感觉。          导游就在这茶雾缠绕中,谈起土楼的茶。          迫不及待的我学着导游的样儿,三龙护鼎般将茶杯托于掌心。嫌烫,我便用嘴轻轻地吹,那浅绿的液体因为吹气而泛起的涟漪,摇晃着我的心神,真是——芽影水光。          吹了约莫三四次,我轻轻地品了一口——甘润连绵,齿颊留香,真是——味淡久而清雅,香寂静而转幽。再品一口,脑中,不由地又想起最喜欢的品茶的诗句——水过无声留清韵,月夜何处寻弦音。          接下来又品了各种不同的茶,或者醇香浓酽,或者清冽甘爽,或者细腻清甜,或者绵柔清雅,那芝兰之气,真是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等到所有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不。          我会陪你品茶香各异。          袅袅雾气中,旖旎茶香中,已然飘飘欲仙,恍若身处人间仙境。这一切是那样静谧与自然,没有多余的欢笑,没有多余的玩闹,让心,慢慢沉淀下来。          忘掉那沧海桑田,那茶靡花事,那一切的沧桑和悲凉。          释然一切,心如止水,人淡如菊。          朦胧之中,一切,都淡了。                              Part 3  土楼·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