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学兼优: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_3000字
品学兼优: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_3000字
品学兼优: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_3000字 中国少年作家第一人
而生活中一些趣事也被刘婧随手拈来汇成了她的灵感湖泊。上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作文本发下来,刘婧觉得自己没发挥好,老师给的评语也不好, 刚进家门她就把作文本急慌慌地往书橱底下塞,又使出“障眼法”――用一些东西遮住。没想到她的一举一动眼尖的爸爸早“尽收眼底”, 她刚一离开,爸爸就直奔卧室,东翻西找:咦,这鬼丫头藏了什么好东西?等他把作文本“提留”出来。刘婧只剩了站在一边暗笑: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挺好玩,何不将它写进日记? 就这样一点一滴积聚起后来在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取得好成绩的作品《家庭日记》。
家庭日记不是童话,但正是现实中这种善感而敏锐的扑捉让刘婧潜移默化地从心灵一隅缔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童话王国。
打小就喜欢踢足球、爬墙头,愿意与男生打交道的刘婧俨然一个“假小子”,自认为唱歌不好听,但又特爱唱,左邻右舍经常能听到她在家乱吼,她一“吼”,爸妈就赶紧把头藏到枕头底下去“避难”,但他们从不制止,一任她尽情发挥,。这“狂吼”成就了《七彩贝壳》中的小卡洛:他和现实世界的刘婧一样马马虎虎、五音不全却吼得比谁都起劲。
童话中卡洛尤丽的聪明机灵同现实中的刘婧如出一辙,小刘婧明明喜欢上了写作,但这个机灵鬼深知爸爸望女成凤的心理,她常常装出一幅爱写不爱的样子――她想以此换回旅游全国名胜古迹的“门票”,或者满足她一些别的愿望。这一招果然奏效,她和爸爸“互惠互利”后, 心甘情愿地与书桌和稿纸成了“密友”。
后来,刘婧干脆与爸爸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上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赫然在目, 有在银行作职员的妈妈作公证人那肯定是万无一失的。这办法是刘婧看了《今日说法》想出来的,“合同”牵涉到她的切身利益,当然由她起草, 这个小人儿还真的象模象样地琢磨合同中的每一个字和标点:一定不能让爸爸钻了空子。刘婧诡秘地笑笑说:“买书和出去旅游是对我最具蛊惑力的两件事,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觉,绝对与从电视上、书上看到的不一样。”
不知是“合同”真起了“法律”效力,还是爸爸对女儿由衷的疼爱, 爸爸从来都是“言而有信”, 违约的事却经常发生在“合同”的“提出方”身上。特别是一些长篇,写着写着就烦了,爸爸就先兑现诺言,吸引她继续写。去年暑假,爸爸让她按“合同”写一篇小说,而她写到一半就想打退堂鼓,等爸爸带她到石家庄汇文图书城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大堆书,才最终打动了她 。
父母对她的爱和支持不同凡响,善良的刘婧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描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他们全家外出旅行, 没买上卧铺票,一家人一直站到半夜三点多,听广播说有部分卧铺票出售, 本来困得睁不开眼的父亲马上来了精神钻进人群。大约半小时之后,父亲 只买到一张票, 这张难得的卧铺票父母“理当所然”给了女儿, 父亲说:“下一站下的人多,会有座的。”刘婧闻言放心了,迫不急待地躺到铺上。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四点半。 她爬起来找父母, 刚一开门,却陡然想哭:在昏黄的灯光下,父母坐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件衣服,就睡在那里……
也许就是父母的爱让小刘婧懂得了怎样生活,她的童话里才充满智慧和良善、洋溢着温情和爱。这种爱又通过她的童话“传染”给越来越多的孩子。
而刘婧自己对现实和童话的对接这样理解:首先,我觉得写这些作品很有意思,能把头脑中反映出来的画面表述成文字,事实上是一场很刺激的游戏,就好象你的眼前掠过美不胜收的画面,你要紧跟不放,用手中的笔把它们“画”下来。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科幻小说作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幻想题材的作品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的一种不同于普通社会的更为奇妙的社会,利用这个超前了的社会,我们可以做许多在现实社会做不到的事情,发现现实社会的某些问题......
童话和优秀生不是一对矛盾
请看刘婧的小档案:
梦想:让我的故事给全世界9-99岁的人带来快乐。
学校:河北省衡水中学理科241班
职务:团支部书记
......
再请看刘婧的部分足迹:
在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评选活动中,刘婧当选,并代表河北省11名获奖的中学生赴上海参加颁奖大会。
在中央电视台建台四十周年征文活动中,刘婧的绘画作品获央视绘画优秀作品奖,系衡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生。
在第四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的评选中,刘婧高票当选,系华北地区唯一获得此荣的中学生。
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儿童文学》杂志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评选活动中,刘婧的参赛作品《家庭日记》获得该次大赛第4名。系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在校生,也是河北省唯一的获奖者。
刘婧在由中国少年工作委员会、日本黑马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的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
8月2日,刘婧被邀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儿童文学》杂志联合举办的“当代小说创作研讨会”,将与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北大、北师大等多所大学10位文学博导、教授、硕博研究生及18著名作家、评论家一起,就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进行研讨。系我省唯一获此邀请的作者。
这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走过的路, 这个全国名校衡水中学的优秀生和那些魔法一类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并不相悖。在当今媒体不惜版面、不惜时间对某些辍学回家甘当“小说专业户”的青少年大炒特炒的时候,刘婧的选择无疑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写作没必要放弃学业, 优秀生和少年作家可以同时挂在同一只鸟的两只翅膀上。
之所以说刘婧是一个优秀生,是因为她的优秀表现在各个方面,她不是只知啃书本的“呆子”,也不是除了学习就只玩文字的“机器”,她有多种爱好,她的爱好充实了她的“优秀”。
听音乐、画画、旅游,还爱踢足球。 她画过水彩,但画得最多的是卡通, 曾在许多杂志发表绘画作品, 她收到全国上千位小朋友的来信,当时的影响比写的童话作品还大。她还给自己的作品配过插图呢。 她每年都会去一个地方旅游,靠自己去体悟不同于平原生活的妙境 。
而现在写作成了她一种本能,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说,有时候不写反而觉得特难受,那种感觉就像很饿的人不能吃东西,很痛苦的。
毕竟是一个在校生,为避开学习和写作的冲突,她抽丝剥茧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写起来她可以忘记周围的环境忘记自己,在火车的硬座车厢里都写过。所有的文字几乎都是放假期间写成的,每天至少要写4500字, 不然,写作计划就没法完成。至于写作内容,只有在准备写作时她才会考虑,以免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