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温情 温暖了我的行程

2015-01-27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你的温情 温暖了我的行程
把钟表握在手心里,眼睁睁地望着时针在滴滴答答地飞快旋转.年越来越近,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近,心却越来越空荡.我知道,那是因为亲人都不在身边,让我茫然无措。 多年以来,越临近年关的时候,总有一缕乡愁魂

    把钟表握在手心里,眼睁睁地望着时针在滴滴答答地飞快旋转.年越来越近,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近,心却越来越空荡.我知道,那是因为亲人都不在身边,让我茫然无措。
    多年以来,越临近年关的时候,总有一缕乡愁魂牵梦绕、丝丝难缠.一直很想回家看看,却每每看到那蜿蜒曲折的地图线时,心中空留一声长叹.唯有梦行千里、才会在父母膝前承欢……
    最近几日,夜不能安,已故的亲人总是像与我缘份未断.据说,与已故之人交谈甚欢,不是很好的预兆,心中却没有一丝丝的难过与恐惧,仿佛这倒不失为是一种解脱……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近喜事也颇多.干妹妹家的儿子过继于我称我为父亲,妈妈笑言我是福禄之命,因为儿女双全.我笑而不言.因为自己对福禄倒也无过份苛求,只求能与最爱之人携手一生、平淡到老…
    因为小述的病,看到了妹妹的忧心,便也想到了自己从小身体羸弱,母亲一定是耗费了不少的心思在里面.每每想到此时,眼睛里便有温热的液体欲夺眶而出,于是便与母亲在电话里温存许久——

       “妈妈,吃没吃饭呢?”

        “刚刚吃过,和你爸爸在摆扑克啦.”

        “是吗?吃的什么饭啊?”

        “吃的馒头、鱼、苦菊…”

         电话两端是两颗盈盈的心与暖暖的笑.听着母亲在那端细细数来,我在这边浅浅的笑着…

         想到了父亲与母亲,两位生性淡然的老人.一生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虽奔波劳碌一生,吃尽百般苦楚,却最终是苦尽甘来.虽无大富大贵,却也乐得怡然.

         父亲不只一次的对我说母亲老了,不再有年轻时那般的干练,更多的是敏感的内心和对我牵肠挂肚的牵思念.听后,泪水总是悄然滑落.

         于是,时常给母亲打电话,哪怕是听她说说都吃了什么饭,我也开心的回应着.母亲的确是老了,有些话重复了多遍还会提及.每每在与我通话的末尾会同我说起以前,说起我为这个家以前所做的舍弃与付出,言下之意总是对我有些亏欠而终不能弥补.我便笑着宽慰:"不要总记得以前的事,妈妈.我现在也很好,一切都好,你们已经给了我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那便是生命与养育之恩呀...

        每每之时,纵然是微笑,眼睛里却噙着辛酸的泪水,满心酸楚,泪海与酸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为我们姐弟三人的付出…

       我的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也不是所谓的学识渊博.但他们活的自由,有自己的人生理念.他们生性喜欢自由,对儿女的期待不是所谓的出人头地、高官厚禄、名利双收.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首先要有颗公正、善良的良心;然后有颗自由、快乐的内心,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后便是有个健康的体魄.所以,直至小弟放弃稳定工作,去天津再次求索自己的未来时,父母都是支持的.人们常说,父母以儿女为骄傲,而我却更以我的父母为骄傲,因为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太多.

        父亲,一个胸襟宽阔的男人.虽然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却给了我们全部的关爱.常常在不经意间便化解我们兄妹三人的“矛盾”.

        我虽是长子,却生性粗略,因此得了一个没心没肺的美称.小时候,弟弟与妹妹在人前人后都喜欢叫我“傻大哥”.虽然我百般不情愿,却还是堵不住他们的嘴,与是便一纸诉状递到老爸、老妈那里.

        “那为什么小时候的事情我记得,弟弟,妹妹们都不记得?”小妹得意的扬着小脑袋站在父亲面前挑衅.我在旁边挠了挠头,是啊,为什么小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一概不记得呢?然后小妹把自己小时候记得的事情一桩桩细数开来,听的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后来妹妹得意的说:“我记得爸爸和妈妈结婚时,爸爸藏到柴火垛里去了…”我“啊”了一声.我怎么不知道这事儿!爸爸哈哈大笑着问:“那时候有你吗?”直到这时,小妹才打住了话头.小妹从小便是鬼精灵,直到长大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这点上,我这个做大哥的时常感到自愧不如.小弟的秉性则淳厚,所以他一直是个非常有人缘的孩子,直到中学毕业时,他在同学中的口碑都是最好的在他们面前,我这个做大哥的也的确就没有什么威风可言...

        看到他们俩个小家伙一付不服气的样子,老爸就把他们俩个叫到面前说:“你大哥可不傻,心眼灵着呢.” 于是便略举了几件我小时候的事来帮我树立威信.

       其一,我八个月时,辗转几千里随母亲去姥姥家里,因为家里有些农作物需要处理,所以爸爸要随后赶到.母亲的娘家在山东,婆家在吉林。因为路途遥远,所以那是母亲结婚三年后第一次回娘家。家里人看到我们回来都高兴异常,于是商订过几天去寿光县城照张全家福。全家把这件事当大事来看,大姨父现跑回济南去把几个正在上学的姐姐接回来。当全家人赶到照相馆时,虽然只有八个月大小的我却哭的死去活来,就是不照相。没办法,这件事只好作罢。又过了半个月,爸爸回到山东,大家再去照相的时候,我才眉喜眼笑的拍完了照。大姨父看了照片后与爸爸说:“看这丫头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赶情你家人都到齐了!哈哈!”原来大姨父家的几个姐姐请不下假来,所以人员未齐。爸爸说我这是认亲。

       其二,我一岁时,因为身体羸弱,常年用药。到了最后,我再看到药的时候,便东躲西藏,后来便学着与爸爸捉迷藏,最后常常会把药扣到爸爸的粥碗里。看到我在旁边乐的直创桌子的小样,把爸爸、妈妈也搞的哭笑不得。

       其三,由于小时候没人看护,所以要经常把只有两岁的我锁放在家里。爸爸和妈妈想了个办法,在我腰上系条绳子,拴在窗上,免得到处爬。于是,我常常在哭天嚎地中噙着眼泪孤零零的站在窗前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离去的地方,还不忘要看护着院子里的东西不要弄丢……

       听了那些话,我为自己的聪明嘻嘻傻笑,直至笑到最后眼睛都是湿漉漉的。多年以后,每每安静下来时,便有个孤零零的小身影在我内心里挥之不去。在耿耿于怀之际,却让我想到更多的是世态炎凉,直至把我的心冰的清冷、生疼……

       少小的离家,一个人在外求学、遍尝辛酸。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凡是一个莘莘学子都会体味到其中艰辛。30里的乡路,风里来雨里去,三晃两晃便辗转出去几百里之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