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先生(一)(转载)
我的第一个先生(一)(转载)
4800字作文:我的第一个先生 [ 作者:任大星 转贴自:儿童文学网—亲亲苑 点击数:60 更新时间:2006-3-15 文章录入:admin ] (一) 我生平有很多很多先
我的第一个先生
[ 作者:任大星 转贴自:儿童文学网—亲亲苑 点击数:60 更新时间:2006-3-15 文章录入:admin ]
(一)
我生平有很多很多先生。我的第一个先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瘦老头子。他年轻起码大我六十岁,在我们那儿一带,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上海小舅公。我也叫他上海小舅公,八学以后,才改口叫先生。我这方舜民三个字的学名,也还是他给取的,在这之前,我只有个奶名,就叫毛毛。
我老家在浙江嵊县枫山方家埭。我爷爷原是上海兴业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因为得了白内障,成了半瞎子,被厂方一脚踢出了厂门。我爸爸在同一家厂里做纸张创库的搬运工,上海沧陷后,听说到浦东去了,从此也就推动了音讯。当时我已经十三岁,一直帮着妈妈服侍那佃来的四分五百地的毛竹山,一年到头,忙着松土、施肥、除杂、整枝,再加砍竹、劈蔑、编箩、结筐,余焉的时间还得打柴、割草、喂鸡、放羊,哪还有闲工夫读书,上学的年轻早就这样耽误了。可是我爷爷却非读句书、识几个字不行。他有一本从上海带回来的磨损了封面的《新学生字典》,据说这是他半路出家当排字工混饭吃的一个法宝。他就天天都逼着我读这本字典,一天至少教我读、写两个字。可是,这年年头上,眼看着他的双眼快要全瞎了,字典上的字已经认不清,他终于下了个决心,说,宁愿自己每天少吃一顿山芋干,也要省下钱来让我到龙王庙里去上学了。妈妈见拗不过他的固执劲,也只好叹口气答应。于是,爷爷亲自出马,让我牵着他的瞎子棒头,跌跌绊绊地走了七里山路,带我到龙王庙里去拜先生。
教书的小舅公跟我爷爷是在上海的时候就是老熟人。爷爷很清楚他的为人。他原是上海一所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师,如今失业多年了,才回到家乡来教私塾糊口的。他只教着七个学生,人们都说他一天两餐的六谷糊也混不上。
这一天,我扶着爷爷走进龙王庙大殿,悄悄抬头一看,六七个学生都在那儿埋头做功课,上海小舅公鼻梁上架副老花眼镜,正拿支红笔在批改文章。他们老老少少都很入神,谁也没有发觉我们进去了。
我把这一切悄悄告诉了爷爷后,爷爷朝我摆摆手,就叫我扶他在门槛上坐下。我们这样默默地会了很久,直到上海小舅公批改好文章抬起头来,这才被他看到。他连忙把老花眼镜摘下来。
一听见上海小舅公亲热的招呼声,爷爷就站起身来把我使劲朝前一推,大声说:
“赶快朝先生行个礼,叫先生!”
我连忙将两只赤脚相互一搓,搓掉了脚丫上的干泥巴,同时紧了紧束在破棉袄外面的精稻草绳,然后直挺挺地站着,红着脸高叫了一声:
“先生!”
这也就是我生平第一次叫先生。
先生很客气。我一时慌乱,还不知道该怎么行礼,他倒选站起来在那儿子回礼了。显然,他已经很快看出我们祖孙两个跑去找他是为的什么。爷爷还没开口说明来意,他已经跑上前去一把搀住了爷爷的双手,在那儿一叠连声地说:
“好好好,好好好!”
两个老相识坐下后没说上几句客套话,爷爷就把他为什么要送我上学读书的宗旨表明了。这几句话爷爷在家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当时又对上海小舅公反复说了。原来,照我爷爷的意思,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该读书、识字、知事、明理,可惜世界不公平,分了贫富,才让大多数的人成为睁眼瞎,更加受人欺凌。他想想不甘心,这才熬吃苦省要给我找个信得过的先生试一试。这几句话似乎正好说在上海小舅公的心坎上,他一连点了十七八次头,苍老、憔悴的脸上也显出精神来了。后来他听说我在家里已经读过了小半本《新学生字典》,当场就兴致勃勃地拿过一本书来考我认了几个字。他见我都有一一读对了,更是分外高兴。我爷爷也得意地在一边呵呵笑个不住。
就这样,上海小舅公收下了我这个年纪大出了同学们好几岁的“大”学生。使爷爷不安心的是,在上海小舅公的坚持下,我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免费生。
不管怎么说,从此,我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二)
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天,我正式上学以后,先生教我读的第一课书,是一篇古文,题目叫《捕蛇者说》。先生上课,可不是对七八个学生一起上,而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程度,一个一个分开来上。只有程度相等的学生,才编在一起上。他先教我们识生字,然后讲解课文。说实话,这第一堂课,就使我听得完全入迷了。先生说,这是一千多年以前一个古人写的文章,可它怎么我我们村子里当时发生的事活脱活象呢!我们村里的金松叔公,不就是因为种山地租重税多种不下去,改行打猎,活活被山猫咬断了喉管的吗?可是他的儿子元奎叔,却仍然拿起他父亲留下的那支破猎枪,天天进深山打猎!一个是捉蛇,一个是打猎,还不就是这么一回事!
第一堂课上下来,就使我深深体会到,这读书、识字、写文章的玩艺儿,可真有点儿道理呢!
接下来,先生又教我读了别的古文和古诗。不论古的或新写的,大都是讲穷苦人吃苦受罪的事儿。我把读过的课文回家一讲,妈妈都听得呆住了。她眉开眼笑地说:“这么说来,不管古时和现时,读书人还真肯帮我们穷苦人说话呢!让毛毛去读这样的书,叫我起早摸黑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甘心了!”
爷爷笑道:“要是世界上的读书人都肯帮我们穷苦人说话,那事情倒好办得多了。可惜这样的读书人古时和现时都很少。舜民他先生,倒难得是这样一个读书人,所以他那里能让舜民读到这样的书。我看准这一点,才送舜民到他那里读书的。读书读书,越读越蠢的事有的是,上海小舅公可不是这样的先生!”
虽说妈妈为了让我能安心读书,整天不顾性命地家里家外到外操劳,可我哪能学地主老财家少爷小姐的样,为了读几句书,就袖起手来做白面书生啊!我天天跟着妈妈摸黑起床,抢着把该做的活全都做停当。看看妈妈已经可以让屁股在条凳上沾一沾踹口气了,我才腰里插把柴刀,肩上掮根檀树扁担,把书包在扁担头上一挂,跨开草鞋上学去。
先生知道我们穷苦人家的难处,为了不使我因读书耽误家里的活计,照顾我只读半天书。这样,中午放学,我就可以顺路在茅蓬湾砍一担茅柴挑回家;有时就抄小路径直到毛竹山帮妈妈干活去。反正中午饭吃的都是山芋干,早晨出门时早就在衣袋里装着,吃起来也用不着摆筵席、动碗盏。
我懂得,村里的穷苦孩子中,能象我这增象模象样地背个书包去读书的,十个当中也难挑一个。所以,这刻苦用功四个字,我算是尽力做到了。听先生讲课,我眼睁睁地盯着他,生怕逃走一句话、一个字;写字,不论大楷小楷,抄书临帖,我都端端正正,一笔一划;造句、作文,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自己不满意,就不交出动给先生看。先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不管家务活忙到怎样的程度,也从没马虎敷衍过一次。为了背熟课文,我往往一边手里忙着剖篾、编箩筐,一边嘴里不住声地背诵课文,在暗淡的桕油灯下跟妈妈一起忙活到深夜。有时先生给我上了特别有意义的课文,我就当作故事讲给妈妈听。我刻,我给妈妈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木兰词》的故事,《卖炭翁》和《石壕吏》的故事,《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还有鲁迅先生的《祝福》、《孔乙己》等故事。《祝福》里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引得妈妈流下泪来了;躺在床上旁听的爷爷,也尽在那儿连连叹息。夜深了,屋外的山风呼啸着,偶尔还传来猫头鹰那象小女孩哭喊一般的怪叫声。爷爷往往会忍不住在那儿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