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
糍粑
662字作文:说起南方的糍粑,哪个不是一听就馋呢。把煮好的糯米团往黄豆粉、白糖、花生碎里一裏,光看那样子,光闻那香味,就够咽五口以上的唾沫了。 民国时期《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
说起南方的糍粑,哪个不是一听就馋呢。把煮好的糯米团往黄豆粉、白糖、花生碎里一裏,光看那样子,光闻那香味,就够咽五口以上的唾沫了。
民国时期《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白中杵成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者直径约五尺,寻常者约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
在中秋节,家家户户都煮起糯米,为做糍杷做准备。
挑一袋上好的糯米,提前用温水让它泡几个小时的热水澡,然后上锅蒸,把火开到最大,任那糯米点点软下来,这时,便可以准备佐料了。把花生黄豆糊糊涂涂倒入锅里,听着啪啦的响声翻动锅铲,不一会,香味就上来了,那样子啊金黄金黄的。
十几分钟后关火,糯米已经起了香味,浓郁的米香让人禁不住流口水,用温水沥一遍,再次上锅蒸。听老人家说,得蒸上三遍才够香软呢!接着把炒香的黄豆放进石凹里,用大石头杵,杵成粉;再把花生也放进去捣,捣成小碎小碎的就好了;和着白糖,装一小盆搁桌上,然后一家人围坐在桌边, 焦急地等着。有些调皮的小孩用手沾那么一下放进嘴里吮。
第二次蒸好,糯米也是融在一堆了, 但要想做出来的糍粑香软可口,就得再上锅蒸一遍。
最后一次蒸好了,大家的眼睛瞪的像铜铃似的死死盯住蒸锅,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把稀烂的糯米倒进盆中,最让孩子们兴奋的环节到了——打槛粑。找来几根大竹棒,用力地敲打糯米团,力气小的就帮着掌盆子,力气大的就负责打糍粑,也只有小孩偶尔抢下竹棒攉攉几下。
打好后,用勺子挖一瓢出来,往佐料盘里滚一转,咬上一大口,面面的、糯糥的,还夹着几粒花生碎,人们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连声称赞,小孩子呢,眉毛都要上天了。
指导教师: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