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城一日游

2015-09-30 加入收藏 阅读 打印 来源:互联网  共有条评论

鹰城一日游
五月一日吃过晚饭,拿遥控器翻看电视,正翻几遍倒翻几遍没有找到可眼可心的节目,百无聊赖,无所适从,困意慢慢袭来。忽然手机铃响,惊了一下,看是好友的,困意顿时消失了三分。 “放假了没有?”熟悉的声音不紧


  从临沣寨出来沿洛界公路继续向西去三苏园,刚过郏县县城,忽然发现洛界公路旁一个大公园,园内男女老幼穿红挂绿游人如织。同行一位说这是有名的郏县青龙湾,是人造的新景点,由一个废弃砖厂改建而成,引汝河水而入,常年活水。路过就不能错过,大家争先恐后下车进入园内。漫步湖边弯曲清洁的小道上,见垂柳掩映,轻抚水面,湖水荡漾,微波不兴,俯视水中,见鱼儿倩影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倏忽又不见了。看湖边人们有散步的,有垂钓的,有照相的,有围坐打扑克的,有卖汽水冰激凌的,有谈情说爱的,其乐融融。忽然想起在这里发生的一个故事,说有一对新人携亲带友前来拍照留念,新娘不慎滑入水中,新郎跳水相救,将新娘拼命推上岸,自己却永远沉入水中,上演了一场真实的“泰坦尼克”故事,给青龙湾抹上一层浓重的凄婉色彩。于是,心情又沉重起来,催促同行继续赶路。
  又西行20余公里,终于到达三苏园大门前广场。拾阶而上,有工作人员分坐大门两侧与游人打招呼,指示游人在登记薄上作简要登记,写上从哪里来、多少人、联系电话等,免了门票,增加了登记。进入大门看看时间已近五点,环顾四周,游人稀稀拉拉,十有八九已经离去。仔细看,如今的三苏园已今非昔比,记得二十年前上高中时这里叫三苏坟,是现在“三苏园”大院中的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小坟院,坟院正南方有苏东坡高大的石膏像,西南是广庆寺,三处各自独立。现在的三苏园规模宏大,是近些年改扩建的,3.5公里长的围墙将三苏坟、广庆寺、苏东坡石膏像等全部围在一个大院内,又新开发了金蛙迎宾道、东坡湖、东坡碑廊等新景点,面积扩大了,内涵大大丰富了。我们先是来到林荫下金蛙迎宾道上一试真假,有节奏地使劲跺几下脚,果然听到了逼真的“蛙声”,原来是东坡塑像脚下阶梯反射声音的效果。接着,我们走进古老的三苏坟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三苏坟茔,苏洵居中,东坡居东,苏辙居西,大小柏树满园,比起二十年前,三座坟茔似乎古朴了许多,柏树苍老了许多,与先前不一样的是坟前多了两个摄像头,为景点增添了些许现代气息。正审视间,见一陌生游人闭了双眼伸了双手顺着甬道摸索着向坟前走去,详问方知是在“摸福”,先前似乎没有的。原来,坟前平台中央有一铜质地砖,站在砖上闭了眼转三圈,顺着甬道去摸苏洵坟前石头香炉,如能双手捧住香炉便是有福之人。我们也轮流摸了一把,果然有趣,一行八人只有一人顺利摸到,其他几人要么中途走下甬道,要么摸到苏轼或苏辙坟前,更有“没福的”走了个南辕北辙,转三圈后朝相反方向走去,惹得大家一阵哄笑。我试着摸了三次也没能如愿,心里愤愤的,但“低黄瓜”原本“上不了高架”的,这样一想,心也就平了,气也就和了。出了坟院进入广庆寺,见有钟楼、鼓楼东西对峙,以前来时,仿佛没有见到,分别登上认真地敲了一通,钟声清越,鼓声厚重,只是在上钟楼时头被楼梯撞了一下,隐隐作痛,仔细一想也有道理,“晨钟暮鼓”是有讲究的,下午敲钟哪有不碰的道理。接着走进东坡碑林,进门迎面看到的是毛泽东手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旁边满墙尽是不同书体、款式、章法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真是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让人大开眼界,只是他们几个大多不喜欢书法,匆匆看了一下就离去了。等我出了碑林,已看不见他们几个踪影,这时天色已暗了下来,灰蒙蒙的一片,园中柏树已模糊了身影。正待急急离开,忽见右首道旁一座崭新建筑,门上方“轻松山房”四个大字隐约可见,正纳闷不解其意,走近细看两边廊柱上写着一副对联,道是“男女有别分清去向,大小皆可注意卫生”,“轻松山房”是横批,原来是公共厕所,忍不住又一窃笑,感觉俗不可耐,又想到吟咏“大江东去”的苏轼长眠于此,更觉特不协调,实在有点调侃的味道,真不知撰写者出于什么考虑。
  当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出三苏园大门,工作人员已开始收拾桌凳关门落锁,同行诸人已在车上等我,环顾四周,陌生游人一个也不见了。于是,慌忙上车落座,启动面包,打开车灯,匆匆踏上回家的路,鹰城一日游像翻一页纸一样呼啦就过去了,时间真是跑得贼快,让我们差一点没有追上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文章,否则均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