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朝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坡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鼋。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行山伟大精神永远不会老死,顶峰与天界划分出疆域和山河,
就好像巨龟一样昂头跨入大海,又高高地翻越多少座高冈斜坡。
我从那古晋国的汾水之畔走来,巍巍太行的前后左右全都经过。
济源县的盘谷风景并不是不好,要论云烟景致还是苏门山最多。
看这涌金亭下面的百泉水,像一只海眼千万年留在山窝。
它喷涌而出像是泺水的源头,它浪花飞转像是晋水的余波。
它声如云雷像是包藏着鬼怪,它穴窟深邃像是隐藏着龙蛇。
仿佛仙女在簸弄明月般的水珠,喷发地底的蕴藏上天也不呵责。
碧油油的湖面比酒还要纯净,十余里云霞锦缎翻动着风荷。
我来恰好是风雨阴沉的天气,云雾飘飞在天地间布满兜罗。
在山间行走却不见山的踪影,眺望着北方我只能长叹空哦。
今日忽然阴云尽扫群山毕现,秀丽景色像美女的头饰闪烁。
山间的石壁割断了万里晴空,蒙蒙烟气遮掩着崖间的藤萝。
十月的太阳此时还没有降落,翠叶和云旗在风中飘荡擦摩。
山里的景色总是有浓又有淡,游鱼飞鸟正表演着舞姿婆娑。
那山石上保留着仙人的遗迹,纵使山石朽烂仙迹也不灭磨。
仙人此去永也不会返回来了,天子的车驾却在倾刻间颠簸。
江山破碎而我们不喝个大醉,孙登就会拍手讥讽嘲笑你我。
长安城上的鸟尾早已经错乱,并州少年随时随刻守着战戈。
举起酒杯我问一声谢公安石,面对今日百姓你有什么对策?
我元好问喝酒喝得多么高兴,诸位朋友,你们要尽情地唱歌。
注释
涌金亭:河南辉县西北七里有苏门山,也叫百门山。百门山下有流泉,叫百门泉,简称百泉。涌金亭在百泉亭东,“泉从地涌出,日照如金,故名”(《河南通志》)。
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河北与河南之间,主峰在山西晋城南,古有“天下之脊”之称。苏门山位于太行山脉南段。元气:生成天地万物的混元之气。老不死:长存不灭。
左界:天界。《白虎通》:“天左旋,地右旋。”
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余:剩下:陂(pō)陀(tuó):倾斜不平的样子。苏门山为太行山余脉,南临平原,山势渐趋平缓。
汾晋:金设汾州、晋州,都在山西境内,即当时的河东路,诗人家乡忻州在此。指汾水流经的山西中部地区。
“山之”句:是说自己跨越太行山而至苏门山。
济源:县名,在河南西北部,黄河北岸。盘谷:位于济源县北二十里,即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之盘谷。
烟景:树木茂密,云烟缭绕的景色。
海眼:泉眼。《辉县志》:“百门泉……中有三大泉,或传为海眼,以竿试之,不知所底。”山阿(ē):山的转弯处。
觱(bì)拂:泉水涌出的样子。泺(luò)水:古水名,源出山东济南。
奫(yūn)沦:波浪回旋的样子。晋溪:即晋水,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源出滴沥泉,泉由悬瓮山出,犹百泉出自苏门山。
云雷:指山中云雾缭绕之处。涵:包容。
窟宅:洞穴。蛟鼍(tuó):蛟龙和鳄鱼。
水妃:即水仙,司水女神。簸弄:摆弄,玩弄。明月玑:即夜光珠,此比喻水色。《神异经》: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玑,不圆的珍珠。
地藏(zàng):地下的宝藏。发泄:外露。诃(hē):怒责。
平湖:涌金亭前的水池,由泉水汇成,后修成长三百尺、宽百余尺的湖。
云锦:彩霞,这里比喻荷花。
适与风雨会:正赶上刮风下雨。
世界:此指宇宙。兜罗:也成兜罗锦,即木棉,《楞严经》注:兜罗树上出绵。此处喻指云雾。
“山行”句:由于连日雨雾笼罩,所以在山中行走却看不见山的真貌。
长哦(ó):长叹。
千鬟(huán)万髻(jì):形容山上景色美妙,如同妇女头上的装饰一样好看。鬟、髻,古代女子的发式,因高耸于头顶,故常以之比山头。峩(é)峩:同“峨峨”,高耸的样子。
“空青”句:指青空如被峭壁截断。空青,青色的天空。
微茫:迷茫不清。烟萝:草木茂密,烟聚萝缠的状态。萝,即松萝,地衣类植物,常寄生于松树上,蔓延下垂。
山阳:山的南面。摇落:指草木凋零。
翠蕤(ruí):下垂的绿色草木。云旓(shāo):漂浮的流云。旓,旌旗下边垂悬的饰物。荡摩:摇荡碰擦。
婆(pó)娑(suō):盘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