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南山
信南山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第二章写风调雨顺。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纷纷,加之小雨如酥,润泽大地,五谷丰登。
第三章写酒食祭祖。地界整齐,庄稼茂盛,曾孙收获,酿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宾客,静享清福,万寿无疆。
第四章写瓜菹献祭。田中有庐,地畔种瓜,剥削干净,腌渍上供,敬献先祖。曾孙长命百岁,都是受上天佑护。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第五章写清酒牺牲。先以清酒祭献,继之以红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献先祖享受。曾孙作为主祭之人,手执带鸾铃之刀,剥开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净净敬献先祖。
第六章写祭典礼成。冬祭进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报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赏析
【北刮地风】 是吴宗爱被送到徐尚朝的军营辕门外时唱的一支曲子。她看见叛军营寨旌旗飘展,“帅” 字旗高高耸立,威严中透着杀气,战云里裹着秋风,气氛阴森恐怖,就像是阎王的地狱一般。在军士通报之后,她见到了敌将徐尚朝。她想到自己前来的使命是要保护永康县的百姓,于是以下的几句唱词就不亢不卑地指斥徐尚朝每攻破一城都要抢人财物,掘人坟墓,毁人家庭,倒行逆施,罪恶滔天,而眼前若要让自己顺从他,就必须全军离开永康县境,不损害百姓一丝一毫,之后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婚礼才能让他遂其所愿。吴宗爱自比汉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她想只要徐尚朝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她也就算为永康百姓立下功了。
徐尚朝色迷心窍,立即命令所部人马离开永康,移兵攻打别处。他唱的 【南滴滴金】 一曲,表达他洋洋得意的心情。唱词中述说他将率兵向浙江的金华进发,号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忽然间,他觉得军旅的旌旗就像是迎亲的彩轿,征战的鼓角则成了迎亲的鼓乐,他呼唤着美人,再次作出保护永康百姓的许诺,以此博取吴宗爱的欢心。这位飞扬跋扈的叛军将领一副卑琐好色的嘴脸,被生动而形象地勾画出来。
徐尚朝统兵前进,吴宗爱由两个被掳掠来的女子护持,随后跟上。她骑在马上,唱 【北四门子】 一曲,自谓看到叛军离开永康转向金华,她解救永康百姓的心愿得到满足,但想到自己陷入敌兵队中,如被网住的鸟雀,怎样才能脱离险境呢?前面进入山路,逐步登高,好像升天一样,自己把危难和痛苦向上天诉说,上天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一个罹难女子的苦情愁思婉转叙出,使读者深为女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而产生悲悯之情。